□玫昆仑
“签到”、“留名”等旅游陋习一直为人们所诟病。元旦期间,昆明圆通山、植物园等景区内仍有游客将植物及园区建筑当作自己的旅游“签到本”,用各种工具在景区内留下痕迹。在圆通山做生意的王女士表示,每到假期游客比较集中的时间,“某某到此一游”的印记在园区经常能看见。(2019年1月1日《昆仑日报》)
“到此一游”难灭迹,直接反映一些游客不讲公德、不讲文明,实施不文明旅游,确实不该,理应对这种不文明行为说不。毕竟,《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要求文明旅游,不得在景区乱涂乱画,而写上“到此一游”,就是乱涂乱画,是一种不文明旅游行为,理应按照《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和相关规定予以查处。
何况,景区的植物和建筑属于景区公物,既能美化景点环境,也能宣传景区文化,是现代文明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人都应当予以保护。若写上“到此一游”,就是损坏公物,是一种公德意识低劣的不道德行为,容易为人诟病。
写上“到此一游”既然不该,为什么一些游客乐此不疲呢?除了一些游客素质低下,不讲公德、不讲文明以外,更多的可能是游客到某景区旅游,可能是人生中仅有的一次,所以想表达一下心情,抒发一下感慨,留个纪念。从这个角度上讲,景区理应从“到此一游”难灭迹中反思自己,尽量满足游客这方面的需求。
以往有则报道:在河南洛阳一景区,四名仅穿贴身衣物的年轻女子邀请游客在其身体上留名“到此一游”。这既是一种抗议,也是一种建议,希望景区多考虑到游客的需求,设置专门留名留言的地方,供游客“到此一游”。因为游客“到此一游”的心愿得不到合理的满足,就会在景点乱涂鸦,给他人浏览造成视角污染。另外,黄鹤楼曾一直是“到此一游”的重灾区,管理者每天都要安排40多人巡查园区,劝导游客文明游园,但乱刻乱画的涂鸦现象还是时有发生。为了引导游客文明旅游,2013年“十一”黄金周前,景区管理者提供“留言服务”,设置了3块“电子涂鸦墙”,供游客随意在上面写字、画画,抒写“到此一游”。既满足了游客留名留言的心理需求,也解决了游客在景区乱刻乱画的头痛问题,传递着社会文明公德的正能量。
俗话说:不能则痛。道理是相通的。对于景区的乱涂乱画,“堵”不如“疏”。因为游客浏览某地景区,既是一种休闲娱乐,也是一种观赏,总会有一些感想与体会想找个地方来表达,景区管理者理应创造条件满足游客的这种需求;否则,景区点的相关服务缺乏而责怪游客乱涂乱画,自然难以让人信服。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