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作为人工智能最大应用场景,无人驾驶汽车可以有效地减少人类驾驶活动的负外部性,但其也对现行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责任制度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可以尝试在我国现有侵权责任规范体系之内,探析无人驾驶汽车交通事故侵权责任分配的解释论路径,构建符合本国国情的无人驾驶汽车交通事故责任分配体系。
【关键词】无人驾驶汽车 责任主体 产品责任
□王泽涛 吴月 胡文丰
集快速反应、抗疲劳和准确操作于一身的自动驾驶汽车的出现,可以极大提高交通效率和减少交通事故,但是必须承认技术再先进也无法提供绝对的安全,那么在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之后的侵权责任归属,便是无人驾驶汽车发展过程中无法避开的问题。原有的法律制度在规范无人驾驶汽车上的不足已经逐渐显露,需要在传统的交通事故责任分配体系外另辟蹊径。
一、认定无人驾驶汽车交通事故侵权责任的困境
与自动驾驶不同的是,无人驾驶汽车事故基本上是汽车自身缺陷导致,事故主体的认定和法律责任的确定与自动驾驶汽车亦有所区别。
首先,无人驾驶汽车仍然为“物”,但其具有特殊性。无人驾驶汽车利用全球定位和电子地图导航技术的智能系统就可以高度替代人类的驾驶行为,虽然很难将其视为简单的交通工具,但是即使无人驾驶汽车的设计实现了高度的自主性,其智能程度仍未达到人类的水平,无法进行人类所特有的道德判断和伦理选择。
其次,按照现行法规,车辆上路必须满足机动车具备行驶证和驾驶人员拥有驾驶证两个条件,而无人驾驶汽车的出现及推广,实际上打破了该规则,因为我国现行的交通法规并未赋予无人驾驶汽车“道路通行权”,而无人驾驶汽车也没有法律上规定的实际驾驶人。
最后,现行交通事故侵权责任规则是以人类驾驶者的驾驶行为为中心构建的,在智能系统取代人驾驶之后,人无需转动方向盘或踩油门,因而使用人难以被界定为驾驶者,此时无人驾驶汽车这一“物”在事实上成为了驾驶人。那么当高度自主、独立判断的无人驾驶汽车造成损害时,如何分配并承担法律责任?
二、以产品责任为基础构建无人驾驶汽车侵权责任体系的正当性
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解放了驾驶员,使其仅仅充当乘客而无法干预汽车行驶过程,事故一般由车辆智能系统判断失误或外来非法干预所致,因此当无人驾驶汽车发生事故时无法归责于人类,缺乏适用机动车事故责任的基础。
再者,由于无人驾驶汽车不是适格的民事主体,考察车智能系统自身是否尽到注意义务没有意义。因而在现行的法律体系下,采用产品责任解释论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
应当指出,采用产品责任也符合当今侵权责任法的价值取向,即注重补偿和预防损害。首先,无人驾驶汽车的生产者处在消化成本的有利位置,通过定价等方式可以广泛分散损失风险,由其承担责任能够充分救济受害人,符合风险与收益一致的原则;其次,生产者处于防范危险的优势地位,由生产者承担责任能够激励其更新算法,持续提升无人驾驶技术的安全系数;最后,可以消除潜在买家担忧承担过多责任的顾虑,推动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与繁荣。
三、无人驾驶汽车交通事故侵权责任具体架构
(一)责任主体
对于责任主体,除了传统的由硬件生产者和销售者承担不真正连带责任,还应考虑到无人驾驶汽车智能系统的设计者,需将其一并纳入产品责任主体,以此满足无人驾驶汽车智能系统设计出现缺陷时的责任规制需要。
(二)构成要件
产品责任的构成要件为产品存在缺陷、发生损害结果以及因果关系。
首先,按照《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产品缺陷意味着产品有不合理危险或者产品质量无法达到强制性标准。由于无人驾驶汽车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尚未出台,因此是否“达到强制性标准”难以判断。为了使产品(汽车)缺陷的认定有规可依,建议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有必要及早建立对于无人驾驶汽车的统一国家安全标准。至于什么是“不合理的危险”,从学理的角度而言,可以从理论上对于产品缺陷的“三分法”(制造、警示和设计)出发,综合产品投入流通的时间、一般消费者的合理安全预期、国内外的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产品的使用指南等来判断,比如警示缺陷可以考察生产者是否夸大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能、是否提示使用者及时检修智能系统、保养汽车等。
其次,发生损害结果、缺陷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判断是事实问题,在此先按下不表。
(三)免责事由
第一,发展风险抗辩。目前我国无人驾驶汽车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如果对于无人驾驶汽车的期待过高,苛责汽车生产厂商承担过多的责任,将不利于无人驾驶汽车新产品的研发,因此对于现阶段无法发现的产品设计缺陷应当适用发展风险抗辩,即无人驾驶汽车生产厂商在将产品投入流通之时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产品缺陷的存在,可以作为无人驾驶汽车产品责任的免责事由。
其次,车主未尽到合理注意义务。无人驾驶汽车的车主应当及时更新智能系统,协助生产厂商对于软件系统等进行定期升级和补丁,防止由于系统漏洞原因而发生的事故。当车主未尽到这一合理义务之时而导致事故的发生,生产厂商可以主张免责。还有,当无人驾驶机动车的使用人因错误操作,不当干扰了智能系统而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生产者也可主张免责。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