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季张颖
本报讯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经进入冲刺阶段。昨天,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主要内容和贯彻落实《行动计划》的主要举措。记者从会上获悉,未来,上海将加快建设金融法治高地,探索在上海开展一定程度的地方金融立法,不断健全金融司法和仲裁机制。针对社会关注的互联网金融市场乱象,上海市金融工作局局长郑杨透露,目前,上海互联网金融风险水平呈现下降趋势,总体风险可控。
近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了重要进展。2018年,上海金融市场成交总额1645.8万亿元,同比增长15.2%,在沪金融机构总数达到1605家,2018年新增68家。上海金融改革创新不断深入,已成为我国金融改革创新的先行区。
发布会上,郑杨介绍,为更好完成《行动计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措施,未来几年,上海将认真贯彻落实《行动计划》,从扩大开放、深化创新、集聚资源、市场建设、防控风险“五个维度”持续发力,争取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迈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
在着力防控金融风险,维护安全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方面,上海将始终把防范金融风险放在突出位置,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重要保障,维护安全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建设金融风险管理与压力测试中心,争取金融产品、技术应用、机制创新以及重要的金融改革措施在上海先行先试。
与此同时,上海还将与国际接轨,建设金融法治高地、金融制度创新高地和金融人才高地,形成国际一流的优良金融生态系统。“探索在上海开展一定程度的地方金融立法。不断健全金融司法和仲裁机制。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建立统一、高效、开放的社会信用服务体系。”
另外,上海还将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在沪发行人民币债券,建设跨境投融资服务中心。
记者获悉,近期,上海将召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工作推进小组会议,全面部署《行动计划》明确的各项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在金融创新和改革开放等方面的先行先试,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确保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基本建成的目标顺利实现。
针对社会关注的互联网金融市场乱象,郑杨在发布会上做了回应。郑杨透露,上海互联网金融风险水平目前呈现下降趋势,总体风险可控。当下,上海正在依法开展合规检查,加强风险管控;同时依法规范网络借贷机构的退出行为,督促拟退出的网络借贷机构及其股东等富有法律责任的相关主体依法做好资产处置、债务清退工作,依法从严打击恶意退出的网络借贷平台,加大法律惩处力度;为保护投资者权益,上海还建议了多种投诉、沟通渠道,督促、指导从业机构加大对债务人的追偿,依法打击借款人恶意的追债行为,保护合法有效的债权合同,努力维护投资受损人的合法权益。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