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2019年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关注困境儿童 民革上海市委建议——

构建以社区为本的社会支持体系 提供“精准服务”

本文字数:1103

  □法治报记者  胡蝶飞  王川

“政府出台的困境儿童保障制度以经济保障与安全兜底为主,缺乏发展性服务等。”“困境家庭儿童在教育学习方面的极大需求未得到满足。”……

今年“两会”期间,民革上海市委递交提案呼吁:构建“以社区为本的困境家庭儿童服务体系”,采取“津贴”+“服务”的模式,除了对困境家庭儿童提供经济支持与安全保障外,还应为他们提供发展性的支持与服务。

现状以经济与安全兜底为主

本报去年曾推出“大调研大走访”关注困境儿童系列报道。走访了解到,目前本市对于困境儿童的救助途径比较单一,以经济救助为主。但实际上,对于困境儿童的保护,还有很多具体的后续保障问题,比如学业、人格培养、安全等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在民革上海市委的提案中也有提及。提案认为,困境家庭儿童自身是健康的,具有良好的发展潜能,主要是因为家庭资源匮乏,功能缺失,导致儿童发展面临更多风险与危机。主要体现在:困境家庭儿童在教育学习方面的极大需求未得到满足;缺乏社会参与的路径与机会;需要更多情绪支持与心理健康服务却未被重视;政府出台的困境儿童保障制度以经济保障与安全兜底为主,缺乏发展性服务等。

构建以社区为本的社会支持体系

“困境家庭的本质是家庭功能缺失或不足,家庭无法继续维持正常运作,但家庭的这些风险因素与结构特征往往难以改变。”提案称,此时需要强化“社区”功能,来补强家庭功能的不足。为此,提案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

提案建议,整合与利用社区资源为困境家庭儿童提供服务,构建以社区为本的困境家庭儿童社会支持体系。利用已有的社区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睦邻中心、邻里汇等不同形式的社区空间,嵌入“困境儿童服务”内容,为其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

同时设立“困境家庭儿童社会工作服务”专项项目。建议以项目制方式运作,引入专业的社会组织来提供专业的儿童保护社会工作服务。通过前期对困境家庭进行探访,为困境家庭儿童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包括为困境家庭儿童提供情绪疏导、答疑解惑等心理服务,促进他们在人格与行为方面的健康发展。

建议福利输出方式多样化

“调动更多社会力量,为困境家庭儿童提供学业辅导支持。”提案建议,为困境家庭儿童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业辅导支持,比如调动大学生志愿者资源,在社区内提供晚托班、课业补习补助等。

此外,提案还建议对困境儿童的福利输出方式多样化,取代单一的现金发放。建议进一步调研,了解困境儿童的实际需求,为其成长提供更多方位更加多元的支持,除原有基本生活费外,开发更多形式的福利券,如营养食品券,博物馆、展览馆等文化娱乐优惠券,补偿因家庭功能缺失而未被得到满足的文娱、情感等方面的需求。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2019年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A07 构建以社区为本的社会支持体系 提供“精准服务” 2019-01-30 2 2019年01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