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2019年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上海市人民政府昨举行记者招待会

自贸区新片区待中央明确后将尽快公布

两会聚焦

本文字数:4080

上海市人民政府昨在世博中心举行记者招待会 记者 王湧 摄

  □本报综合报道

昨天下午,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市政府在世博中心举行记者招待会。上海市市长应勇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中外媒体的提问。

我们对上海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人民日报》:应市长您好,您对2019年上海的经济发展持乐观还是悲观的态度?上海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达到预期的增长目标?

应勇:我们对上海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这至少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另一方面,上海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也是好的。去年上海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呈现结构更优、效益更好、更趋协调、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态势。2018年上海生产总值增长6.6%,第三产业比重保持在70%左右,制造业比重保持在26%左右,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比重达到3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7.1%,增速高于GDP和财政收入增速;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7.7%,增幅创近十年新高,民营经济投资同比增长21%。

当然,今年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多,经济运行稳中有变、进中有缓、好中有忧。本次市人代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全市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6%-6.5%。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既有信心,也需要付出艰辛努力。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用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落实中央交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继续办好第二届进口博览会,做到稳字当头、稳中有进,进中固稳,实现上海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

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待中央明确后将尽快公布

新加坡《联合早报》:增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是上海今年的三项重要任务之一,请您介绍一下相关工作的最新情况。上海自贸区扩区会怎么扩、扩多大?新片区跟原有的自贸区相比,会有哪些新的制度创新或者新的突破?

应勇:增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是中央交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之一,也是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增设新片区总的考虑是,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区,实施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实行有差别的探索,进行更大的风险压力测试,建设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至于新片区的选址和基本政策制度框架,我们正积极会同国家有关部门进行研究和论证,待中央明确后,将尽快公布方案。

2017年3月,经中央批准,上海自贸试验区的3.0版方案明确98项任务,到去年底已基本完成。我们将认真学习兄弟省区市自贸试验区的先进经验,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持续推动制度创新,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上海自贸试验区增设新片区,实际上就是要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以更大力度推进制度创新,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今年上海将继续提高养老金

东方卫视、新闻综合频道、看看新闻KNews:近年来,上海每年都会调整养老金、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生活保障线,请问今年调整情况如何?另外长护险推开有一年了,效果怎么样,今年还会有哪些创新的举措?

应勇: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永恒主题。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高质量发展更多地体现在增进民生福祉上。今年,上海将继续相应提高养老金、最低工资、最低生活保障等标准。

探索试点长护险制度,是上海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2017年我们在三个区进行了试点,去年在局部地区试点的基础上,我们在全市范围推开,为参保老年人提供居家照护服务达到566万人次,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这项工作还处在试点阶段,今年我们将着重抓住参保评估和护理照顾等重点环节,全面深化试点,继续改善服务、完善政策、推进工作。

全力支持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

英国《经济学人》:中国股票市场现在已经有创业板、新三板,现在提出要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定位有何不同?为什么还要第三个?

应勇:这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大决策。上星期,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了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的总体方案。昨天,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证监会公布了实施意见。目前,证监会和上交所已经起草完成了相关管理办法和配套细则,正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各项工作进展都很顺利。我们要全力支持、全面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做好相关方案意见的落实和落地。

对上海而言,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推动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结合点,也是上海更好服务全国改革发展大局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机遇,着力培育一大批优质上市资源,针对科创企业的特点,完善市场机制,做好企业上市前后的服务保障;着力打造服务全国科创企业的重要投融资平台,加快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着力优化金融、科创、法治环境,聚焦法治、人才、中介、信用等环节,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对科创企业的包容性,不断增强服务科创企业、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不希望看到上海房价太高研究制定完善“一城一策”长效机制

新华社:去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对房地产市场要实行“因城施策、分类指导”,有舆论认为这意味着上海的房地产政策会有所松动,房价有可能会上涨,您如何看待?

应勇:近两年,我们根据国家要求,本着“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着力进行房地产市场调控。总体实现了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地价房价总体平稳,市场预期比较稳定。从2018年的数据看,房地产业开发投资同比增长4.6%,一手房、二手房成交面积分别同比增长2.2%和5%,价格指数环比累计分别为上涨0.4%和下降2.7%。应该说,取得这样的调控成果来之不易。

当前我们根据国家要求,正在研究制定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一城一策”的长效机制。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严控高房价高地价不是权宜之计、减少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对房地产业的依赖也不是权宜之计,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不动摇、不放松,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市场预期的目标。我们不希望看到上海房价太高。

第二届进博会总展览面积有望超过首届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家都很关心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情况,请问届时是否会有更多的企业来参加?另外结合永不落幕的进博会,请介绍一下进博会的带动和溢出效应?

应勇: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提出、亲自部署推动的,是党中央着眼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部署。去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上海举全市之力,以一流的城市环境、一流的服务保障确保了首届进口博览会圆满成功。共有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有3617家境外企业参展,有40多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金额为578.3亿美元,办成了国际一流展会,赢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赞誉。

进口博览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当前,第二届进口博览会的筹备工作已经启动,包括国家展、企业展、虹桥国际经贸论坛等基本框架与首届保持一致,总展览面积有望超过首届。目前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我们热忱欢迎更多的全球优秀企业带着更多的优质产品来参展,也希望有更多国内企业参与,共赢发展。

如何提高进博会的带动和溢出效应?举办进博会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大决策。我们将探索常态化保税展示模式,吸引更多国际企业和国际资本到上海、到中国投资兴业。同时,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人民创造高品质生活。

今年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冲刺年在安全前提下推进开放创新

凤凰卫视:前不久公布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请问上海在金融开放上会有哪些突破点?

应勇:金融对上海至关重要,金融业是上海重要的支柱产业,也是上海城市的核心功能。按照国家战略,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对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坚定不移。今年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冲刺之年,我们在国家支持下制定发布了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任务举措,必须抓紧落实落地见效。

金融业的开放,是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关键举措之一。去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宣布的我国一系列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研究制订了金融业对外开放的32条具体措施。2018年,上海新设各类金融机构68家,其中外资超过一半。我们将持续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

我还想强调的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金融安全是前提、是基础。没有金融安全,不能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就没有金融的开放创新,也不可能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我们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在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推进金融开放创新,在开放创新的大势中加强风险防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风险。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今年将全面开展

东方网:今年的市人代会刚刚通过《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推进垃圾分类从此在上海有了法律的保障。请问今年的垃圾分类工作会不会在全市范围推开?

应勇:本届政府准备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上海的垃圾综合治理问题。本次市人代会高票通过《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极大推动垃圾分类工作。

过去一年,上海按照“源头减量、全程分类、大幅提升末端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能力”这一总体思路,先后在长宁、静安、松江等6个区全面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其他区的2个以上街镇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并在全市建成3374个再生资源回收点,开工建设15个垃圾末端处置设施,效果明显。

我们要认真组织实施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同时,还要加快建设垃圾分类收运和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体系,加快建设垃圾末端处置设施。垃圾分类是新时尚。这里,我呼吁全社会:垃圾分类,大家一起来!(下转A3)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2019年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A02 自贸区新片区待中央明确后将尽快公布 2019-02-01 2 2019年02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