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川
本报讯 春节后首个工作日,本市召开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昨天,普陀区政府及时总结了2018年的优化营商环境举措,查缺补漏,为今年将优化营商环境向纵深推进做好积累,让企业和群众收获更多获得感。
据了解,去年普陀区率先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十二条》,全市首创新设企业“网上申请、网上批准、网上预约、当场办结”服务,企业感受度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2018年全年,普陀区通过“网上申请、网上批准、网上预约,当场办结”新设的企业共有4612户,占注册窗口新设企业总数的60.97%(总7564户)。同时,推动区政府和市工商局签署全市首个《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合作备忘录》。
为贯彻“上海扩大开放100”条,普陀区还推出15条服务新举措,扩大当场办结和提前服务事项,开设“名称帮办窗口”和“重点企业服务窗口”。主动对接本市“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27条”,出台普陀区《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12条措施》。
在商事制度改革方面,从去年开始,普陀区向纵深推进。深化“一照通办、一码通用、证照分离、照后减证”改革,实施“二十四证合一”。稳步推进外资企业设立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一套表格、一口办理”改革。同时,贯彻落实本市《关于进一步改革市场主体退出机制的意见》,对未开业、无债权债务的企业实行简易注销,共办理简易注销登记102件。此外,还进一步放宽住所、经营范围登记条件,制定《普陀区企业住所登记管理细则》,设立32个集中登记地。
配合全市做好“一窗通”平台实施工作,为申请人提供更加便利的开办企业服务。作为全市首批三家试点单位之一,普陀区大力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试点工作,有145家企业通过“全程电子化”方式办理营业执照。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