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崇明是上海重要的生态屏障,对长三角、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7月实施的《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和保障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崇明生态岛建设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去年,市人大崇明代表组通过召开座谈会、参与崇明区人大常委会集体调研、听取《决定》实施情况报告等方式开展专题调研,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为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勾画了一幅更细致的流程图。
落实:
推进“1+X”的法制保障体系建设
从2016年崇明“十三五”规划提出世界级生态岛的发展目标,到2017年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决定》,今天的崇明承担着为全市未来发展守住战略空间,筑牢生态屏障的使命,担负着代表上海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方向的使命,承载着监测长江经济带生态发展“晴雨表”的使命,更肩负着站位国家大局,服从国家战略的使命。
《决定》实施以来,重点推进了三方面工作。一是《规划》目标任务分解,共计25大项65小项,目前各项任务均在有力有序推进中,基本完成去年年初制定的各项节点目标;二是第三轮三年行动计划顺利推进,共计147个项目,其中26个项目为重点推进项目,由崇明区牵头的共14个项目。目前7个项目已开工建设,4个项目计划年内开工建设,其余3个项目继续深化研究论证;三是部分重点工作顺利完成。《崇明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率先完成市政府批复,组建崇明区规划委员会,总规划师、总建筑师、总工程师、总景观师工作制度正式运行;有重点推进“1+X”的法制保障体系建设,已制订完成《上海崇明禁猎区管理规定》《崇明区绿色交通发展指导意见》《崇明世界级生态岛规划建设导则》《上海崇明公益林管理办法》和《关于推进崇明区垃圾综合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等5个规范性文件。
困难:
生态岛建设面临挑战
代表们在调研中发现,由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创制性工作,在《决定》的实施、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推进过程中不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难,需要上下合力予以一一攻克和破解。
首先,配套和建设资金压力较大,“新建建筑限高”“建设用地瘦身”使得土地出让收益大幅减少,打破了原有的区级财政资金平衡。随着大量生态建设项目的建成,形成的生态资产不断增多,运营维护成本也逐年增长,为实现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新标准、高要求,生态岛建设配套资金压力大。
世界级生态岛需要世界级人才建设。随着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步伐加快,许多符合生态岛发展的产业项目将逐步落地,生态修复、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将大量展开,教育卫生文化等民生需求将越来越高,崇明对各类人才求贤若渴,亟待有更多的各类人才参与建设,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而人才“引进难,留不住”,一直是困扰崇明生态岛建设的“短板”。
对策与建议:
设立生态岛建设专项资金
调研组建议设立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专项资金,以此调动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的积极性。
同时,建议对大型、超大型农业项目的用地规模、设施配置制定指导性意见和可操作办法,优化崇明区减量化工作,并且研究适合崇明的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的方式方法,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后续发展预留空间。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关键。建议市级部门从全局角度通盘考虑崇明人才发展需求,整合现有政策和措施,从市级层面出台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人才发展相关的专项扶持政策,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创造拴心留人的工作氛围,使之成为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法治保障体系“1+X”中的重要内容,尤其强化从事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等紧缺型人才的聚焦政策,如绩效考核激励等措施。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