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律师服务

“网约护士”平台无资质护士接私活 律师:涉嫌非法执业

本文字数:1385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网约车、网约家政、网约按摩……“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足不出户就能方便、快捷地享受到各种服务。国家卫健委日前发布《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六地作为“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地区。

但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已有多款网约护士APP上线,并推出多项护士上门服务,但由于缺乏资质,可能涉嫌违法。

护士可私自接单

对消费者来说,网约护士减少了往返医院不便和排队候诊的时间,理应是一件好事。但是记者调查却发现,原本应由试点医疗机构作为主体服务提供者,却变成了没有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第三方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护士还可以私自注册进行接单。

此外,网约护士的服务价格也不菲,并且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网约护士只提供相应的医疗技术,并不提供药品和相关耗材,因此在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医疗纠纷如何处理,也是一个问题。

在一款叫作“金牌护士”的APP的使用中记者发现,其提供的护士信息显示了护士自行上传的头像、姓氏、科室、工作年限和隐藏了信息的所属医院,然而不少护士的工作年限低于5年,而国家卫健委近期发布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要求,派出的护士应当至少具备五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和护师以上技术职称。

记者向金牌护士APP的客服人员咨询,如果要在该平台注册接单需要哪些手续,对方的回复是只要上传护士执业证和手持身份证照片即可,一两个工作日即可通过。

记者用相同问题咨询“医护到家”APP的客服,也得到了几乎同样的答复。

涉嫌非法执业

国家卫健委2月12日发布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中明确要求了“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主体,是试点地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结合实际所确定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且已具备家庭病床、巡诊等服务方式的实体医疗机构,这些机构可以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派出本机构注册护士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显然,这种第三方平台作为服务提供主体,护士以个人身份注册接单的行为,是不符合卫健委发布的要求的。

第三方平台擅自从事网约护士服务,违反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规,涉嫌非法执业,因为它没有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能开展诊疗活动,卫健委可以对其依法取缔和进行处罚。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告诉记者:“从目前看,包括《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都没有规定可以在非医疗机构的第三方互联网平台上注册,也没有规定你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对患者提供服务,他必须得在他注册的医院作为执业地点提供服务。如果这个医院有了远程系统了,通过医院的APP让你去社区里面提供服务,那这是合法的。直接在第三方没有执业许可证的机构里面入驻,以个人名义去接单,护士也违反了《护士条例》。”

因为护士私自接单而产生的医疗纠纷属于个人行为,需要承担很高的风险,对护士和患者来说都是个问题。对于“网约护士”服务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李斌告诉记者:“首先护士是受所在医疗机构的指派,她能够去上门服务,她并不是说能够完全自主安排。护士所履行的是医疗机构所派出的工作,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职务行为,职务行为的后果应当由医疗机构用人单位来承担,护士个人不必直接对患者承担责任。如果没有经过所在单位的同意,以个人的名义私自去接了这一单,那很显然你的行为就完全由个人负责。”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律师服务 B06 “网约护士”平台无资质护士接私活 律师:涉嫌非法执业 2019-02-25 2 2019年02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