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今年7月1日起,上海垃圾分类将正式进入“强制时代”。为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效,市城管执法局跨前一步,于3月1日起在全市启动为期一个月的“新时尚”生活垃圾分类大整治。当天,记者跟随城管队员深入社区和商场一线直击现场执法检查。记者获悉,下阶段,上海城管将建立执法权责清单,加大执法检查的同时将加大处罚力度,对拒不履行法定义务、拒不整改的单位开展信用惩戒。
两家餐饮门店遭城管开单
“你好,我们是虹口区城管执法局执法队员,今天过来主要检查小区垃圾分类投放情况。”刚刚走进虹叶花苑,城管执法队员即表明了来意,居委会干部和物业经理随即带领执法队员来到小区内的两网融合回收服务点。按照指示,保洁领班先后打开了“可回收物”和“干垃圾”两个智能分类设备,抽查发现分类垃圾均符合投放标准。
而相较于虹叶花苑交出的“优良答卷”,虹口区白玉兰广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当天中午,记者随城管队员“转战”来到白玉兰广场内的一家饮品店。同样,城管队员在第一时间亮明身份表达了来意。然而就在实际抽查的过程中,城管队员却发现该店并没有按照规定对生活垃圾予以分类。
“我们发现,你们将纸杯和纸巾混在了湿垃圾桶内,同时垃圾桶的分类标识也不够规范。”虹口区城管执法局机动中队执法人员粱炯据此向该店店长开具责令整改通知书,依据《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规定,责令其立即改正。
在随后抽查的另一家酒吧餐厅内,执法队员同样发现,其存在着未按规定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的问题,城管执法队员责令商铺于当天17时前按规定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
物业违法信息入信用体系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全市城管执法系统将以居住小区、商业楼宇、商场、医院、学校、党政机关为重点,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督促管理责任人认真履行生活垃圾分类法定义务,自觉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对拒不整改的单位,依法实施处罚。”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从去年以来,全市城管执法系统加大生活垃圾分类违法行为治理力度,截至今年2月底,共开展各类生活垃圾分类执法检查4800余次,重点加强对党政机关、居住小区的监督检查;共依法查处各类生活垃圾分类案件672件,督促相对人自行整改1300余起,有效促进生活垃圾分类秩序完善。
下阶段,上海城管将对全市党政机关、国企、事业单位、商场、公园、交通枢纽、12000多个住宅小区等进行全覆盖执法检查。
市城管执法局局长徐志虎透露,在加大执法检查的同时,上海城管还将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我们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拒不履行法定义务、拒不整改的单位,会将处罚信息积极向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进行执法信息反馈,纳入本市公共信用平台,实施联合惩戒。”
此外,对违法物业服务企业,他们还会将其违法信息移送房管部门纳入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对违法情节严重的末端处置企业,将给予吊销经营服务许可证,迫使其退市的行政处罚。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