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季张颖
本报讯 从7月1日起上海将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此前推出的全市首套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读本也将启动首次修订工作。昨天下午,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和市绿化市容局宣传处携手举办“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专题研讨会”,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就“读本”的修订计划展开深度探讨。
“《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读本》是目前全国首套正式出版的、由高校和政府实务部门合作编写的学校生活垃圾分类读物。就在前不久,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在沪召开,这一会议也给上海生活垃圾分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标最高标准,我们的这套《读本》也要紧跟法律变化,与立法思路与时俱进。”
研讨会上,市绿化市容局宣传处处长朱锦谈到,比如“垃圾四分法”的顺序,目前的《读本》中将有害垃圾放在了可回收物前面,但是现有的四分法明确,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将可回收物放在首位,是鼓励市民先将可回收物挑出来,这样的分类顺序符合管理思维,也体现了立法的专业性,新修订版需要注意这一方面。”
华东师大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读本》编写成员杨凯谈到,新修《读本》应当从精细化的角度,结合不同年龄段做更多探索,垃圾分类仅仅是一种手段,核心还得看成效,而除了学校之外,面向社区的相关读本也应进一步跟进。
华东师大教育专家柯政则认为,《读本》不应该以知识为取向,而应从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向着手。对于“垃圾分几类”、“各类如何区别”这样的问题,应该在论述的顺序上更加明晰,并且最好在前言部分就将阅读目标列清楚。“告诉学生读完这本读本,你可以收获什么,更好激发学生的兴趣。”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