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徐荔
“运动”和“成瘾”,似乎是两个毫无关联的词,但是研究发现,运动能刺激肾上腺素分泌,促进内啡肽产生,让人的身心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坚持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预防疾病。正是因为这些因素,“运动”跨界进入了戒毒新技术新方法的领域。
3月27日,全国司法行政戒毒系统运动戒毒工作推进会在上海召开,全国各省(市)、新疆建设兵团戒毒管理局分管局领导,24个运动戒毒工作试点场所项目负责人,以及部分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等150余人齐聚上海参加会议。司法部戒毒管理局局长曹学军出席会议并就推进运动戒毒工作作全面部署。
为世界毒品治理贡献“智慧”
每周一、三、五参加跑步、动感单车操等大强度运动训练,每周二、四参与健心康复操等恢复性训练……每次运动完,今年30岁的李某都会觉得有些累,但更多的是酣畅淋漓。不过,李某运动的地方并不是健身房,而是上海市青东强制隔离戒毒所。李某曾是一名滥用药物成瘾的人,目前正在参与运动戒毒试点项目。
2018年6·26国际禁毒日,司法部部长傅政华提出,要探索大强度运动训练在戒断毒瘾中的有效性。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取包括上海在内的11个省(市)的24个场所开展运动戒毒试点工作。
记者了解到,本次会议正是为了总结前期试点工作经验,交流推广试点省市在运动戒毒工作中的经验,提升戒毒康复训练工作科学化、专业化、实效化水平。
会上,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6个单位就运动戒毒工作作汇报。曹学军充分肯定了运动戒毒试点工作经验和做法,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戒毒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为世界毒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促进戒毒工作科学化专业化发展三方面深刻阐述了做好运动戒毒工作的重要意义,客观分析了运动戒毒工作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就如何全面推进运动戒毒工作作了具体深入的部署。
智能设备监测心率确保安全
会议当天上午,150余位与会人员走进了本市运动戒毒试点场所——青东戒毒所,现场观摩了戒毒人员的康复训练展示。该展示集人员数据、设施设备、智能分析、专业团队等于一体,全天候、全覆盖、全数据化的运动戒毒工作让参观人员不住“点赞”。
据了解,目前青东戒毒所有120名戒毒人员参加运动戒毒试点工作,李某是其中之一。为了确保试点工作安全开展、具有科学评估参考价值,参与试点工作的戒毒人员为40周岁以下,均为自愿报名,且要通过健康体检、体质测试、心理健康检测等“考验”,还要签订《关于参与运动戒毒研究的知情同意书》。
在运动项目上,李某等试点戒毒人员会参加如跑步、功率自行车、力量训练等单一性、个体性的大强度运动训练项目,也有由上海体育学院编排的非对抗性的篮球、集体性的健美操等4套拓展性大强度训练科目。还有手指穴位康复操、健心康复操等运动强度较低的恢复性运动。
虽然经过筛选,但戒毒人员因长期吸食毒品,身体机能难免受伤害,运动中是否会有危险?对此,上海戒毒管理局也做好了充分准备。以青东戒毒所为例,该所成立运动戒毒与成瘾评估联合团队,24名教授、研究员、主任医师全程参与,对民警和参与试点戒毒人员进行理论教学、现场指导。同时,使用智能设备监测戒毒人员在大强度运动过程中的实时心率,配备医务人员做好运动风险处置。
在运动戒毒的效果评估方面,上海筹建的兴奋剂监测中心则作为专业力量,对试点戒毒人员的血液、尿液、肠道杆菌等代谢组学、生化免疫学的生化指标进行检测。这样的中心全国目前仅2家,全世界也仅有31家。
据介绍,上海戒毒管理局将继续推进运动戒毒工作,将重点放在大强度运动戒毒研究上,聚焦运动干预、效果评价两大核心技术标准,提高运动戒毒专业度、健全系统评价标准。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