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月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孔子的《论语》,其释义是学习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也是件令人愉悦的事情吗?确实,在我们繁琐的日常生活中,想方设法挤出点碎片时间,捧上一本心仪的书,或在手机、电脑上浏览自己感兴趣的时政资讯,对陶冶心情、启迪人生、开阔视野,的确有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也更加印证了孔老夫子那句名言的经典所在。
最近和朋友闲聊,知道一件事。朋友所在单位眼下正在“全民总动员”,动员大家用手机下载一个学习APP,并规定每个人每天必须完成一定的积分。单位组织大家利用闲暇时间参加各类学习,这与我们当下倡导的学习型组织、学习型政党、学习型政府、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公民,营造学习型社会是相向而行的,是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然而朋友告诉我,大家为了学习排名,“硝烟弥漫”,可谓“十八般武艺——各显神通”,用电影《地道战》中的一句台词就是:“各庄的地道,都有很多高招”:有些同志为了“创先争优”,便在平时不用的手机上不停地播放各类视频,而目的只有一个:挣积分,自己却“心猿意马”,在忙别的事情,还有的领导干部自己无暇学习,但为了起到率先垂范作用,则请他人代为学习挣取学分……
清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戴震针对学习曾说过“学贵精,不贵博”,这句话忠恳地告诫莘莘学子,知道十种知识,却不知道精髓,还不如静下心得知一种知识,知其精髓。学习是一种知识长期积累的过程,是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细细研读。它是不疾不徐的生活状态,就像古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是需要经年累月的时间积淀。我们常说术有专攻,阐述的也是这个道理。如果我们急功近利不求甚解,缺乏精益求精究源竟委的学习态度,那么结果必然是同时赶两只兔,一只也捉不到。如今,为了学习排名,大家争先恐后急起直追,虽然排名上去了,面上也很有光彩,但其真正的学习效果到底有多少,恐怕个中的水分含量还是不少的吧?
前不久我在电视新闻里看到某文化中心举办限时读书比赛,即在规定的时间里比试谁能看几本书。说句心里话,我对主办方的这种“创新”是不敢苟同的,它只具备娱乐功能,这种让人较易浮躁的学习上的“创新”,说白了是对学习的一种曲解乃至亵渎!学问是需要时间来“修”的,若要挖掘知识的宝藏,恐怕“自古华山一条路”——沉下心来,认真学习!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