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佳宇 袁毓菁 摄影报道
2017年年底,中华路、方浜中路、松雪街和复兴东路围合而成的区域作为第一批动迁地,手拿相机的摄影爱好者施佳宇开始用镜头记录老西门,一坚持便是一年半。他说,早晨和傍晚是老城厢的活跃时段,一下班就乘地铁过去,呆到晚上八九点是常有的事。一开始的长焦偷拍到亲密抓拍,施佳宇相机的焦段从105变成了35,拉近的是人心。
郊区购房广告的字迹被春日的雨水冲刷模糊,留下一片斑驳。搬离不久的理发店、春卷皮子铺用粉笔在弄堂两侧留下笨拙的字迹“需要请打电话”,算是给多年老主顾一个交代。
老城厢里面经营着很多的杂货店,它们并不是单纯为了盈利而存在,更多承担着社交的功能,阿婆们喜欢聚在店前谈天说地,小孩子穿梭在弄堂里玩闹。
弄堂里长大的孩子拥有同龄人艳羡的自由,三五成群的玩伴走街串巷,他们肆意奔跑、大声呼喊,简简单单的游戏却有着实实在在的快乐。
这里有着最为真实的烟火气息,远离浮夸的灯红酒绿,有三五好友、人生百态。在施佳宇眼中,老城厢里的弄堂生活虽然普通,却是真正意义的上海。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