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徐荔
关于吸毒的危害,包括本报在内的多家媒体都不止一次地报道,许多曾经沉沦毒海者也在不同场合现身说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大家远离毒品。那一个个因为毒品导致的家破人亡、亲人疏离的悲情案例故事让人感慨。
虽然在戒毒人员的讲述中,大都会提到家人的支持与帮助,但实际上,仍有许多吸毒者家人无法接受毒品给家庭带来的伤害与影响,拒绝接纳有吸毒史的家人。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普陀工作站的禁毒社工在工作中就遇到了这样一对父子。作为儿子的王先生无法接受父亲一次次吸毒给家庭带来的创伤,在与社工的多次沟通中,他吐露了心声……
家庭因他分崩离析
我是一名“80后”,有着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但是一年多前,他回来了……他回来的时候是春天,所有的生命正在展现出它们最美好地一面,而我却被黑暗笼罩,彷徨、焦虑充斥着我的身心,而带给我这一切的就是我的父亲,一名被强制隔离戒毒两年的戒毒人员。
在我的印象里,父亲吸毒已经很多年了。当年母亲与他离婚,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毒品。知道父亲吸毒的时候,我对毒品还没有太多的概念,只听别人说过“吸毒人员的家庭是可悲的,他们家庭的破碎是理所当然的”。起初我还不太相信,我和母亲都曾以为只要有我们的支持与帮助,他一定能够戒掉毒瘾。可是,事实就是如此残酷,我们一次次的信任,父亲一次次的信誓旦旦,最终换来的都是失望……后来母亲与他离婚,我也不再对父亲抱有期待。听说,他再婚,又离婚,也曾一度不再吸毒,可不久又故态复萌。
父亲2016年被强制隔离戒毒,他曾希望我去探望。我犹豫过,是不是应该再给他一次机会?我也心软过,可是回想起来他为了要钱买毒品的嘴脸、母亲伤心的眼泪以及年幼时内心对父爱的渴望,我就充满怨恨。他根本没有尽到过一个父亲的责任,也从未给我带来任何的正能量,只有谎言、欺骗和伤害。我没有去看望他,并且以后也不想见他,我想,就当自己已经没有父亲了,我要和他脱离父子关系。
对爱与被爱的渴望
社会就像一个万花筒,虽然璀璨多姿但也充满挑战。刚步入社会找工作时,挫折让我有些心灰意冷。我既没有高学历也没有过硬的技能,只能靠自己一点点摸索、打拼。有时我会想,如果有一位富有责任感的父亲给我提供人生经验,是不是一切就会不一样?我知道,这一切不能都归咎于父亲,但从小缺失父爱带来的自卑感,以及那种面对压力的无所适从让我很难不迁怒于他。
将我从压抑中拯救出来的是我现在的妻子,她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态度影响着我,也唤起了我对新生活的追求。在她的鼓励和陪伴下,我不再执念于父亲的影响,边努力工作边提升自己的技能。我陆续取得了高级技能证书,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还进入公司管理层。我和妻子的感情也在这一路的坎坷中升温,最后我们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不久,我的女儿出生了。当我第一次抱起女儿的时候,我深刻感受到原来自己对于爱与被爱有多么的渴望!我也下定决心,要好好守护我的家人,绝对不让他们经历我曾遭受的一切。
父与子的亲情纠葛
幸福的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而痛苦的经历却被我深埋心底。说实话,当我知道父亲回来后,我没有勇气去面对,父亲早已成了我心中的禁忌。社工与我联系沟通有关父亲的事,试图修复我们的关系时,我内心一度是抗拒的。我知道,他已经六十多岁了,现在独自一人靠退休金生活,境遇不是很好。我是他唯一的骨肉,我愿意每个月给他部分生活费。但,他似乎不只是想要钱,他打听我过得怎么样,想弥补对我的亏欠,当得知我已经结婚生子后,他更想抱一抱我的女儿、他的孙女……
我的女儿喜欢穿红色的衣服,所以我叫她红红。每天接送女儿往返幼儿园成为了我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一天,红红告诉我,她有时在幼儿园户外活动,会看到一个老爷爷在围栏外朝她笑,老师过去询问时他就会走开,好像很胆小的样子。女儿觉得老爷爷有趣,我的内心却是惊涛骇浪。我知道这位“老爷爷”是谁,但我不愿与他沟通联系。
在妻子不解的目光中,我毅然决定为红红转学。关于父亲的情况,妻子很了解,岳父岳母也听我提起过,他们似乎并不十分担心。但是每当我想起父亲对我造成的影响,我就无法原谅他。我更害怕女儿知道自己有一个吸毒的爷爷,我不想女儿也感受到像我一样的痛苦。所以,我一次次拒绝社工想化解我们父子矛盾的好意,把自己及家庭牢牢地保护起来,深怕触及到我内心深处的那根警示线。
虽然听社工说,这一年多来父亲很积极配合戒毒康复工作,但不是每句对不起都可以换来没关系,重新接纳他,我真的很难做到……
社工的话>>>
作为一线禁毒社工,从专业角度来看,我们非常希望王先生能够接纳他的父亲。毕竟家庭支持系统对戒毒康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从许多实际案例来看,家人的关心、接纳、包容是戒毒者戒断毒瘾的动力,也有利于他们身心康复,重新恢复社会功能。而且,比起社工,朝夕相处的家人更能了解掌握戒毒(康复)人员的身心状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能及时劝导制止。
为此,社工愿意成为戒毒(康复)人员与家人之间的桥梁纽带,通过专业工作,帮助他们逐步打开心结、化解矛盾,恢复亲情关系。
不过,我们也很能够理解王先生抗拒的心情。吸毒者对家人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逆的,尤其是孩子,童年时亲情缺位带来的创伤或许会影响他们一生。如今王先生有了自己的家庭,作为父亲,他想守护孩子也是理所应当。就像王先生所说“不是每句对不起都可以换来没关系”,从另一个角度看,难以得到家人原谅,老年孤独的境遇可能也是吸毒者要付出和承受的代价。
修复被伤害和辜负的亲情,需要时间和机缘,更需要戒毒者用实际行动去证明。我们会继续努力做好桥梁纽带的工作,也希望更多人看清毒品的危害。生命只有一次,请远离毒品,不要让这样的悲剧再发生。
(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普陀工作站 潘虹)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