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维权周刊

黄金饰品价格不对?购买时不知“一口价”

本文字数:1567

  投诉人:薛小姐  宗女士

投诉时间:2019年3月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黄金首饰来佩戴,以致黄金消费市场一直很火热。

今年春节前后,浦东新区消保委窗口接待了两位消费者,她们称在金店购买黄金饰品后发现被商家坑了。

1月29日,消费者薛小姐在某金店的销售员极力推荐下,支付4316元购买了一条重6.64克的黄金手链。本想送给家人作为礼物,哪想到回家后查询当天金价,算下来每克价格要远远大于当天每克金价。

另外一位宗女士投诉,她于2月17日支付了9490元在某金店买的一个金手镯,之后考虑到不合适和商家协商调换不同款式的黄金饰品,但商家告知她购买的金手镯和要更换的商品价格不同,若要调换则需要以重量计价然后补差价调换其他金饰品,而不是以手镯价格补差价调换。

由于和商家在后续处理方面无法达成一致,薛小姐和宗女士先后找到浦东新区消保委求助。

◆记者连线

浦东新区消保委接到投诉后,通过电话联系等方式基本了解了两起纠纷的原因,主要是消费者在购买黄金时并不知晓商品是“一口价”的黄金饰品。两位消费者在购买时只是选择了自己心仪的商品,但并未向销售人员了解商品计价方式,也没有留意在商品边上的价格标签。

以往,消费者都知道每件黄金饰品的价格是按照“黄金克数×当天每克金价+手工费”的方式计算出来的,而且金店还会以“黄金克数×当天每克金价”的价格予以回收。不过,现在绝大多数金店的黄金饰品都有新的“一口价”销售模式,这类商品并不是按黄金重量计价销售,而是按照标明的价格来销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了消费者有知情权、经营者有告知义务,因此金店有义务明确告知消费者黄金饰品的计价方式。从双方引起的纠纷来看,商家很有可能没有提醒消费者选购的是“一口价”的黄金饰品。

在协调过程中,两个商家都自称在销售时已告知消费者黄金饰品是“一口价”,现在从让消费者满意的角度,愿意给消费者按购买的价格更换重量计价的黄金饰品,消费者还需支付手工费。最后,两位消费者都接受了商家的处理方案,调换了其他黄金饰品。

“一口价”的黄金饰品因做工精细或设计独特,虽然价格比普通黄金饰品高出许多,但也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在此,消保委提醒黄金饰品的消费者,在购买黄金饰品时,要详细了解选购的饰品的材质、克数、计价方式、佩戴要求及回收价格等重要信息,以免事后产生纠纷。

◆律师说法

此类“一口价”的黄金饰品销售有无侵害消费者权益?消费者在购买此类商品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上海翰鸿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金玮律师分析认为,消费者与商家的争议主要源自商家销售人员有无如实告知所涉黄金饰品系“一口价”,如商家未如实告知商品的计价方式的,则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且不排除有欺诈的嫌疑。

“通常而言,黄金饰品的黄金单价大多是高于市场黄金单价的,而且不同商家的定价也都有差异,因此消费者在选购黄金饰品等商品时,需要关注所涉商品的计价方式。”金玮律师指出,“一口价”模式的出现,其实与饰品黄金的单价与市场黄金单价的差异、手工费的差异等因素有关,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黄金单价差异、人工费金额多少等争议,但同时也对消费者在选购及商家销售人员在销售时对介绍黄金饰品的计价方式上提出了一定要求,且须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合法权益。

金玮律师坦言,就消费者的遭遇而言,关键在于未充分了解商品的计价方式,也未留意商品的价格标签信息等,从而引发了纠纷。商家销售人员有无实施误导,则需要由消费者作为主张的一方予以举证了。

此外,金玮律师也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选购黄金饰品时,要详细了解所涉饰品的材质、克数、计价方式、佩戴要求及回收价格等重要信息,以免之后发生纠纷,且应保留好相关的购物凭证与发票,以便在纠纷发生时可以有效维权。

记者  金勇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维权周刊 B01 黄金饰品价格不对?购买时不知“一口价” 2019-05-21 2 2019年05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