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时值上海解放70周年纪念日,中共交通大学地下党员校友口述专辑《思源 激流》近日正式出版。上海交通大学召开出版首发式曁纪念上海解放70周年座谈会,邀请亲历上海解放、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交大地下党老同志重返母校,讲述那个年代鲜为人知的“地下工作”,以及他们在交大学习和参加革命斗争的鲜活故事。
验“路条”防敌特分子混入解放区
在上海解放前夕,上海交大党员的“地下工作”状态其实和谍战剧里的情景很是相似:单线联系,接头暗号、验“路条”……
后曾任天津市政工程局局长的上海交大1943级土木工程系地下党员胡晓槐,在1948年7月至1949年间,被组织派为秘密交通员,协助另一名交大地下党员、后为著名数学家、南开大学副校长的胡国定,负责开辟从上海到天津、从天津到冀中解放区的地下交通线,使地下交通站与解放区建立了紧密联系。
胡晓槐回忆,解放前夕,在开辟上海到天津的地下交通线时,交通站要交代暗语,还要发给一张“路条”,即国民党银行新印发的小额法币1万元,到解放区的人员要对接暗语,还必须交验“路条”并查对号码,这样既保证交通线的安全,又有效地阻止了敌特分子混入解放区。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我国第一台机载火控计算机研制者、上海交大1947级电机工程系地下党员康继昌记忆最深的是上海解放前夕党组织曾交给他一项“特殊任务”,即绘制学校附近徐家汇及沪西一带的交通地形图。
“该地形图主要作为人民解放军进入上海市区后‘巷战’之用,同时也作为接管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指南。”康继昌回忆,当时自己通过徒步或骑自行车走遍沪西地区,将地形、地貌、河道、沟渠、桥梁、工厂、居民点、国民党军警所设的地堡、岗哨一一记在脑子里,回校后再凭记忆画在了图纸上。
据闻,这些图纸由上级党组织转交解放军后,为解放军第27军由沪西一带进入上海市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多件独家馆藏革命珍贵文物陈展
记者获悉,在上海交大目前尚健在的27名老地下党员中,年龄最长的戴中溶今年110岁,最年轻的李均也有88岁。新中国成立后,他们活跃在各条战线,有省委副书记、大学书记、校长、教授、厂长、高工等等。
座谈会上,老同志们通过朴素无华的语言、生动具体的描述,复原了当年在交大校园读书、革命、生活的场景。
会上,上海交大还首次播放了交大师生欢庆上海解放的珍贵视频,现场展示了多件交大档案馆馆藏的上海解放前后革命文物文献。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