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 吴苏青 王川
如何更精准更高效地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管控,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社区服刑人员脱管和重新违法犯罪?作为全省第一批“智慧社区矫正”试点县市之一,湖南冷水江市正逐渐实现从传统社区矫正向智慧化社区矫正的蝶变。
5月30日,2019’全国省级法制(治)报社长(总编辑)年会暨创新治理看三湘采访团来到冷水江市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探访这一蝶变的智慧。
人在网上走 事在网上办
4月10日,冷水江市社区服刑人员李某高兴地前往浏阳市司法局报到。1个月前,因判刑导致失业的李某又遇女友离开的打击,变得消极低沉。经工作人员心理危机干预后,李某重拾生活信心,并通过父母在200余公里外的浏阳市找到了工作。4月2日,李某通过社区服刑人员“在矫通”提交居住地变更申请,上传个人申请书和就业合同到湖南省社区矫正管理系统平台。司法所和冷水江市司法局核实并在信息平台上进行审批后,将迁居函通过平台发往拟迁入地浏阳市司法局。
浏阳市司法局在收到系统工作提醒及调查核实后,在网上进行同意接收审批,李某所有档案和文书通过平台自动流转至浏阳市司法局。“传统社区矫正工作模式下的居住地变更手续很繁琐,要经过10余项复杂手续,来回奔波两地,一套流程下来往往需要1个月左右。”冷水江市社区矫正工作局局长佘志燕介绍说。
这只是冷水江市推行“智慧矫正”以来便捷化工作的一个缩影。
由湖南省司法厅组织研发的“湖南省社区矫正管理系统”,是部、省、市、县、乡五级贯通的社区矫正一体化大平台。该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将社区矫正各项业务工作与大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互联移动技术和物联网深度融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标准化的业务管理流程和工作评价体系。该平台涵盖调查评估、衔接接收、矫正宣告、矫正执行、解除矫正等社区矫正各个环节,集成业务办理、安全监管和综合分析等功能。
基本信息网上录入,业务工作和执法流程网上办理,法律文书网上流转,各类文书、报表、档案、考评结果网上生成。冷水江市社区矫正日常管理和业务办理实现了“人在网上走,事在网上办,结果网上查”。
湖南省社区矫正管理系统还构建了集自动化数据采集与共享、精准化大数据分析与研判、智能化管理与决策于一体的工作模式,“这也是社区矫正工作的中枢和大脑。”冷水江市司法局局长苏建桥告诉记者,过去监管社区服刑人员,主要靠工作人员到社区服刑人员居住的社区和家中走访、社区服刑人员每月到司法所来报到报告日常情况,现在对社区服刑人员实施手机APP定位和电子腕带定位,划定限制活动区域的“电子围墙”后,便可实时定位,实时进行动态跟踪和无缝监管。
大系统共治 大数据慧治
冷水江市在市社区矫正中心建立指挥中心,为全市10个司法所装备高清监控摄像头、执法记录仪等信息设备,实现市、乡及与部、省、市社区矫正指挥中心互联互通。
“过去市局如要对全市社区服刑人员开展点训检查,必须派车派人深入司法所现场,一个检查组至少需要5天才能完成。”冷水江市司法局副局长叶冠西举例说,“现在运用这些信息设备,在社区矫正指挥中心通过远程视频督察系统,1天内足不出户便可完成。”叶冠西介绍,社区矫正指挥中心集成信息定位监控、视频监控、视频督察、视频会议和视频教育等五大系统,实现指挥调度、视频监控、日常点名、执法督察、远程教育、预测预警等功能,大大提升了全局指挥、精准处置和快速响应的能力。
“智慧矫正”实施信息平台集约化管理,通过构建“大平台共享、大系统共治、大数据慧治”的信息化新格局,依托管理平台和数据中心,对社区矫正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和适应性帮扶全业务进行数据化管理。
每天上班伊始,司法所工作人员打开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平台,根据“工作提醒”“监控预警”等提示开展工作,按照提示指引的流程操作,即可及时准确完成社区矫正工作任务;对社区服刑人员越界、关机、异常签到等违规情况,根据“监控预警”提示快速完成处置。市局根据提示,通过指挥中心开展精准化督导,网上完成各种审批等工作。
省司法厅组织研制了将社区矫正信息化平台部分功能移植到手机终端的工作人员社区矫正移动APP“矫务通”,和社区服刑人员社区矫正移动APP“在矫通”。“在矫通”上可进行人脸签到、电话汇报。工作人员通过“矫务通”,随时完成社区矫正信息录入、档案查询、定位监控、走访调查等日常管理。当社区服刑人员出现异常签到、越界、关机时,系统将自动报警,工作人员可及时处置。
截至目前,冷水江市累计投入200余万元建设了“一平台两中心”和“两通一微”的“1221”社区矫正信息化体系。通过依托应用该体系,形成“工作网络化数据化、管理智能化移动化、管控精准化、指挥可视化、教育帮扶便捷化”的“智慧矫正”新模式。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