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金勇
朱阿姨在自家天井晒衣服,未曾想飞来横祸,被楼上突然掉下的晾衣架砸中,导致右眼受伤。楼上肇事人家当即陪朱阿姨去医院检查,并当场支付了医疗费600元。朱阿姨担心会留下后遗症,认为还需进一步检查,希望通过调解,让对方支付后续的医疗费用。
普陀区甘泉路街道新沪调委会了解事情原由后,耐心劝说,打开双方当事人的心结,成功化解这起邻里纠纷。
【案情】
家住新村路某号101室的朱阿姨捂着眼睛在朋友的陪同下,来到新沪调委会找调解主任。原来,她几天前在自家天井里晒衣服的时候,被楼上突然掉下来的晾衣架砸中,导致右眼受伤。当天晒衣服的只有四楼401室一家,当她找到四楼住户的时候,对方当事人李阿姨承认是自家的晾衣架掉到楼下砸到了朱阿姨,并愿意陪同受伤的朱阿姨到医院治疗。当天,两人一同前往同济医院,李阿姨为朱阿姨支付了医疗费、检查费共计600余元。本来此事就此结束,但朱阿姨感觉自从眼睛受伤后,经常会头疼,她认为此事可能会留下后遗症,不能只是包扎完眼睛就行了,还应该去做进一步的检查。因此,她找到新沪调委会,希望能够调解,让李阿姨支付后续的医疗费用。
【调解】
调解主任在了解了相关情况后,先安抚了朱阿姨的情绪,并明确了事故发生的责任方是李阿姨。在之后的谈话中,调解主任得知朱阿姨最担心的还是怕留下后遗症,并要求李阿姨再赔偿5000元检查费。
调解主任随即又联系了李阿姨。李阿姨表示自己是从外地来的,没有工作,也不懂法律,因为儿子在上海创业没人照顾,她才独自来到人生地不熟的上海。她认为自己已经支付了朱阿姨的医疗费用,之后就算再有任何问题也和她无关。李阿姨一直说怪就怪自己不懂法,应该在第一次陪朱阿姨看病的时候就让对方写下收据,并附言今后再有任何问题与自己无关。李阿姨表示,是因为感觉自己好欺负,所以朱阿姨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让她支付医疗费用,这样下去将是个无底洞,对方会拿这件事情要挟她,没完没了。
调解主任在了解了李阿姨的这些顾虑之后,对症下药,让当事双方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调解。在调解会上朱阿姨明确表示最近自己一直感觉不舒服,头一直疼,要求后续的治疗也是想有个保障,并不是为了敲竹杠。朱阿姨说,“我年纪也大了,恢复得慢,家里也有小孩要照顾,很怕有后遗症会对今后的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调解主任在听了两位的述说之后,让李阿姨和朱阿姨都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对方,你会怎么做?李阿姨表示如果自己碰到了这种事,也会和朱阿姨一样担心会留下后遗症。朱阿姨也对李阿姨的状况表示了同情,大家将心比心,都不容易。
看到两位当事人态度有所缓和,调解主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所谓“远亲不如近邻”,作为楼上楼下的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朱阿姨以后有什么困难相信李阿姨一定会帮忙,而李阿姨有什么困难,朱阿姨也一定不会视而不见的。同时又强调即使“亲兄弟也要明算账”,现在的事实已经不能改变,李阿姨对朱阿姨造成了一定的伤害,虽然是无意的,但是后续的补救一定要做好,既然李阿姨站在朱阿姨的立场上也会考虑到是否会留下后遗症,那么为了让朱阿姨安心,自己是否也应该表态,适当再予以一些赔偿。同样,朱阿姨对李阿姨的情况表示了同情,那么是不是也可以退让一步,在后续的医疗费用上,大家再商量一下,能不能减少点。
调解从下午一点半一直进行到四点半。整整三个小时,经过调解主任不懈地努力劝说,最后双方签下调解协议书,李阿姨赔偿朱阿姨后续检查治疗费用共计2000元,并当场现金支付,同时写下了收据。
【点评】
本次矛盾的重点主要在双方之间存在误会,李阿姨作为外地人对上海有一定的疏离感,同时也对邻居不熟悉,当对方提出后续要求的时候,担心会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敲竹杠,所以不愿意配合调解。调解员以此为症结,进行劝导,让李阿姨慢慢解开心结。
同时,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让双方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去感受对方的真实感受,而不要被表象所迷惑。通过这样的方法,调解员让双方都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也让矛盾迎刃而解。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