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社会

从“现场”到“证据”“洒扫庭除”有办法

——记松江区公安分局治安支队行动队“利刃”突击队

本文字数:605

  □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在突袭犯罪窝点时,嫌疑人四处逃窜,甚至负隅顽抗,磕磕碰碰在所难免。”6月10日,记者见到罗警官时,他的右脚踝还未消肿、右手大拇指的外伤也未痊愈,这便是他在十多天前的一次涵养林违法活动现场抓捕行动时受的伤。

罗警官所在的松江公安分局治安支队行动管理中队有一个别称——“利刃”突击队。这个由20名青年民警组成的团队,从去年1月初至今年5月底,全体成员拧成一股绳,侦破了一大批违法犯罪案件,有力打压了不法分子的气焰。

去年3月,在掌握嫌疑人落脚点及活动规律后,他们先后在松江区新浜镇的涵养林内抓获了8名嫌疑人,后又顺藤摸瓜,将战果扩大至23人,无一人能够逃脱法网。

涵养林内四通八达,在其中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具有极强的隐蔽性,采取现场围捕的方式较难一网打尽,甚至容易打草惊蛇。在这几起案件的查处中,他们首次运用了一套新的技战法——“无现场打击”。据介绍,所谓“无现场打击”,即通过对一系列信息线索的研判和追踪,形成框架证据到案、证据到人,还原违法犯罪现场,实现从“现场定罪”到“证据定罪”的转变。

这套“无现场打击”技战法是突击队队员们在办案过程中不断探索形成的新思路。去年全年,“利刃”突击队人均打击量在全市名列前茅。其中,通过“无现场打击”技战法打击的违法犯罪窝点就达23个。与此同时,相关“110”警情下降近四成,有力净化了社会风气。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社会 A07 从“现场”到“证据”“洒扫庭除”有办法 2019-06-18 2 2019年06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