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走进人大

探讨实体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

代表把脉:优化营商环境还缺什么

人大聚焦

本文字数:1380

营造公平的营商环境离不开金融生态环境完善 记者 王湧 摄

  □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民营企业的需求点在哪里?企业征信还有哪些短板?日前,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贵玉开展联系代表活动并主持召开代表座谈会,听取代表对市“一府两院”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实体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市人大改进工作、改进作风的意见建议。金煜、康凯、朱柯丁等市人大代表与会并发言。如何优化实体经济和民营经济的营商环境,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焦点。

分析:不仅仅是审批快一点

金煜最近碰到一件事,“我们有个客户,收购了上海的一个房地产项目。收购完成后,被收购企业不离开,新的投资者没法进去开工。客户去咨询相关部门,相关部门表示‘很难干预,我们怎么知道你们之间的纠纷呢?’客户无奈只能走诉讼途径,至少要花费一年时间,财务损失就是几十个亿。”

“如此谁还敢做生意?”金煜认为,法治保障是营商环境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碰到类似情况,有没有差异化的高效执法?“如果要走司法途径,能否有差异化的简易通道?否则这个损失企业难以承受。”他建议,优化营商环境要多考虑实质性内容,应该要突破政府审批的效率,关注企业的实际需求。

作为来自金融行业的代表,金煜认为营造公平的营商环境离不开金融生态环境的完善。在他看来,目前,中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着风险信息不对称和处理能力不完善两个矛盾。为此他建议,政府的数据要开放和共享,数据不能仅仅停留在政府内部,而是要整理和利用,帮助金融机构提高服务实体经济和中小微经济的效率,完善金融生态环境。

担忧:企业征信体系缺失

法治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凯提出,目前大数据的信息化建设基础较为薄弱,相对于个人征信体系,企业整个征信体系缺失,企业遭遇纠纷违约等问题日益増多,执行难情况突出。他建议建立并完善行政与司法数据的有效共享机制,避免信息不对称,有利于提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整体效率。

他同时指出,法律互动服务目前还有待加强,企业对于司法要求对接更精准。他建议企业能跟第三方形成一定的互动,发挥各区域工商联、行业协会等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信息共享机制。

康凯坦言,有时企业面对滥用司法的对象,往往陷于被动。一旦滥用司法权,滥诉的情况增多,会给企业日常运营工作造成极大的困扰,同时也增加了处理难度,降低了工作效率。为此,他希望有关部门能关注到这一法律现象。

呼吁:好企业不能“急功近利”

朱柯丁同样提到了法治环境的健全。他举例说,“破产清算的公司需用两年完成债转股,而且债转股以后,如果法人不愿意转,企业也没有办法,必须打诉讼官司,时间太长,这说明法治建设还不够完善。”他指出,对于民营经济和实体经济而言,只要政策上给一点活力,企业是能够激活自己并发展的。目前我国出台的很多匹配政策都十分合理,但要注重延续性和严肃性。

在他看来,做得好的企业往往都有一二十年的积累,而一些中小企业三五年就想成功,这与急功近利的心态有关,也跟被投资的企业心态不健康有关。“企业不能追求短期的回报。”朱柯丁认为,在发展民营经济和实体经济过程中,对于商业模式的创新要支持,不能只追求短期的回报。

康凯也认为,在政府努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同时,还要唤起企业家重新有作为的担当,唤起他们创业的激情。康凯希望政府能引导企业家点燃再次创业的激情。“现在需要有一批真正有企业家担当精神的人站出来,共同前行。”康凯说。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走进人大 A08 代表把脉:优化营商环境还缺什么 2019-06-25 2 2019年06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