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经正式实施,当守法公民们为了垃圾分类忙得不可开交时,那些曾经不守法的公民能否做到这一点呢?日前,记者跟随执法监督员和服刑人员家属共同来到了上海市五角场监狱,走进大墙,看看这个特殊世界的垃圾分类。
五角场监狱作为出监监狱和短期犯监狱,所关押的大多是只有三个月余刑的临释服刑人员和刑期不足一年的短期犯,面对这些“减刑无门、假释无路”的服刑人员,究竟能不能做好垃圾分类呢?
记者看到,在五角场监狱的监房大楼一角立着一排微型垃圾站,每个监区都拥有自己的微型垃圾站,每个垃圾站存放着干、湿各两个垃圾桶,每天早晨都有值班民警带领服刑人员进行垃圾的分类投放和垃圾站的清洁打扫。
监狱垃圾分类虽然面临着服刑人员文化程度低、综合素养不高的问题,但也有着易于管理和基础扎实的优势。就拿社会上比较让人头疼的有毒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来说,由于狱内的物品管控规定,大多的有毒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在狱内都属于“危险品”,在每个监区都有专职民警负责管理,垃圾分类实行后,这类垃圾便由这些专职民警和生活卫生科进行对接,定时定点定位投放。
为了进一步加强短期犯的日常教育,五角场监狱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推行了短期犯循环教育模式,期三个月的循环式教育。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