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法治重点

老公房想加装电梯,找他们就行!

杨浦区的街道专业组织让老公房电梯实现“能加、愿加、尽加、快加”

本文字数:3054

杨浦区一居民区加装电梯开工仪式

图为一竣工项目 杨浦区房管局 供图

  □法治报记者  夏天

老公房加装电梯,方便五、六层居民特别是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本是出发点良好的计划。但在现实中,由于受到低楼层居民对采光度受影响的担忧、有车族对地面停车位紧张的担心,甚至其他楼组居民对小区整体设计被破坏的担忧,往往容易在邻里间产生争议,最后让一个好想法一拖数年,最后不了了之。

但是在本市杨浦区,加装电梯正变得不那么困难重重。越来越多的老小区,都在睦邻友好、互惠互利的氛围中,完成了电梯加装项目的开工、竣工。现在,居民有加装电梯的需求、项目又遇到了困难,就可以找街道,找那里的专业社会组织,做到“能加、愿加、尽加、快加”。这背后,正是上海积极号召社会组织参与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的有效举措。而杨浦更制定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引导目录,建成了社会组织总部基地,让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的优势,去精准对应那些与居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领域。

问题重重:

采光?停车位?格格不入?

日前,五角场街道仁德路100弄文化花园清华苑小区18号楼前,洋溢着一片喜庆氛围——困扰这里居民近20年的上下楼不便问题,即将得到彻底解决。当天,“居民自治加装电梯项目”正式开工。

但就和许多加装电梯项目开工前面临的争议一样,18号楼项目得以开工,同样不是一帆风顺的。“会不会影响周边的采光?”“多出的电梯井是否会占据本就稀少的地面停车位?”“加装的电梯井会不会显得格格不入,影响小区整体设计?”小区居民、有车族纷纷提出的这些代表性问题,考验着项目的运作水平。

事实上从2017年起,家住18号楼6层的黄女士就主动牵线搭桥,发动楼组居民讨论加装电梯的可能性。但电梯加装工作法规政策性强、事务专业性要求高,单靠群众自发组织,难度很大。“虽然本区加装电梯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加装电梯是个专业性、政策性极强的工作,全部交给居民群众自己去实施,确实困难重重。有的时候,居民群众有了加装电梯意愿,往往不知去何处咨询,或是操作过程中碰到问题,面对矛盾无处求助,导致整个项目停滞不前。”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受益居民感恩:

出资翻新公共部位

今年一季度,由五角场街道培育孵化、区民政局审批成立的全区首家专业服务电梯加装的社会组织——“房家美”加装电梯服务中心,为黄女士这样的居民提供了加装电梯的政策咨询答疑、异议调处、项目规划、手续办理、后续维保、运营方案等多方面专业服务,让黄女士们在与邻居们探讨项目可行性时,说话的腰杆更硬了。

“我们当时准备了很多资料给邻居们评估。为减少对周边采光的影响,项目设计不惜增加成本,采用精美的钢结构玻璃外墙。”黄女士说。她还表示,物业公司也对项目积极配合,提出改良方案,确保18号楼门前的公共停车位一个都不少。

但是根据政策,项目如要通过,还需获得全体小区业主三分之二以上投票同意,且征询范围不仅是清华苑,更涉及整个物业管理区域内所有业主,共1300多户,征询工作范围广、难度大。

此时,文化花园居民区党总支发挥了党建引领的作用。为了让更多业主了解并支持加装电梯工作,党总支做了很多解释说明和政策宣传工作。党员骨干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从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的角度,推动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形成工作合力。为确保电梯加装后能与小区整体面貌相融合,业委会、居委会就电梯方案的设计,组织召开了加装电梯现场说明会,以图文并茂、面对面交流的形式,让更多业主直观地了解加装电梯信息,消除不必要的误解和疑惑。

在各方利益均能照顾到的情况下,征询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了小区内大多数业主的理解和支持。黄女士说:“没想到沟通很顺畅,邻居们很通情达理,都表示支持和理解。项目竣工后,我们楼上居民还计划自筹资金,对楼栋公共部位进行整修和翻新,以此感谢各位邻居对加装电梯的支持,力求创造更加舒适优美的楼道环境。”

“房家美”中心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开工后的工作重点是把好电梯工程质量关,以及指导居民做好后期运营和维保。据介绍,目前五角场街道已有5台加装电梯项目开工,29个门栋启动了相关征询工作,另有25个居民区共169个门栋提出了加装电梯的需求,各居民区按照一小区一档案的管理模式,有序推进工作。同时,街道正在印制加装电梯服务地图,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多便捷。

“能加、愿加、快加”  就找街道专业组织

据介绍,杨浦有近500个售后公房小区,其中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旧住宅都没有设计电梯。随着上海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民生焦点和热点话题。近年来,群众对“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期望很高,但推进加装电梯过程中存在的矛盾也同样尖锐,最困难莫过于住户利益协调难。

针对这些问题,杨浦进一步建章立制、优化管理,制定下发专门意见,提出在每个街道房屋管理办事处,成立像“房家美”这样的“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指导中心”,承办辖区内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涉及的具体事务,提前参与意愿征询、业主协商、矛盾化解工作,促使相关业主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共识,努力实现“能加、愿加则尽加、快加”目标,提高杨浦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普及率。

区房管局负责人表示,无论居民群众想了解加装电梯的情况,或是咨询加装流程,或是操作过程中产生了难以化解的矛盾,都可以到街道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指导中心去咨询。“我们将坚持‘政府扶持,业主自愿,社区协商,各方协同,因地制宜,讲究实效,依法合规,保障安全’的原则,稳妥推进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和诉求落实好、服务好,打造宜居新杨浦。”

杨浦还在区级层面,成立了“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的综合指导和全面推进。由分管区长任组长,成员单位涵盖发展改革、建设、规划、市场监管、房管、街道等多部门。房管部门牵头,各部门依据职责要求,各尽其责,有序推进全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街道层面,12个街道对应成立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推进工作小组,统筹推进辖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

建社会组织“航母”  促进社区自治共治

去年2月,上海市社会组织管理部门向本市社会组织发出了《关于本市社会组织积极服务“三区”建设的倡议书》,呼吁全市社会组织积极投身以“服务本市社区”、“服务郊区”和“服务对口支援地区”为主题的“三区”建设,进一步在创新社会治理等攻坚战中贡献力量。其中,民办非企业单位要发挥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的优势,在服务老年人等群体、参与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等方面多作贡献。今年6月,针对助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市民政局、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又联合下发了关于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助推垃圾分类的指导意见。

记者从杨浦区民政局获悉,该区现有社会组织831家,且呈“多元化”特征,社会组织参与服务的领域日益增多。根据今年4月杨浦发布的《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引导目录》显示,包括垃圾分类、加装电梯、物业调处等关乎民生的7大类26大项87子项服务内容,均有专业社会组织与之对应。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中可以看出,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社会组织以其专业的工作方法,对人文精神的关怀关注,架接起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促进了社区的自治共治。”

今年,杨浦区还建成了社会组织总部基地,进一步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力度。在做强孵化培育社会组织的同时,杨浦将努力推动社会组织发展资源、公益信息、支持平台的“三集聚”,形成对社会组织的辐射和磁聚效应。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2 老公房想加装电梯,找他们就行! 2019-07-05 2 2019年07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