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法治综合

本市今年上半年收到8500余起共享单车投诉

专家建议:把握管理尺度,优化技术服务

本文字数:907

  □记者  王川

本报讯 日前,2019年共享出行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座谈会在沪举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上海市消保委的相关领导,以及法学专家、学者和共享出行领域企业代表等20余人参加论坛,并对当前网约车市场、共享单车领域的监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进行了研讨。

7月1日以来,上海市交通监管部门加大了对非法网约车及平台的管理整治力度。对于网约车的管理,与会人员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市场监管总局网监司副司长韦犁表示,对网约车的管理不能跟管理出租车一样,否则很难管好这个新兴行业。科技进步后,带来了许多新兴市场和行业,不过一些问题也随之产生。对此,韦犁认为,应采取包容审慎的态度进行监管,并建议在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的同时,行业及业内领军企业也应通过完善行业及企业规则,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以此引领行业的健康发展。

交通运输部法律顾问赵振对上述观点表示认同。同时,赵振认为,对平台的管理应该采取“有限责任制”,不能不管,也不能管得过死,关键是如何把握管理的尺度。

自从去年几起顺风车事件之后,“安全”成为网约车消费者最为关心问题之一。据哈啰出行顺风车业务负责人江涛称,今年2月下旬,哈啰出行已在全国300座城市上线了顺风车业务。为了确保安全,哈啰杜绝了社交相关的功能,同时对试乘双方采用虚拟号码,以保护双方隐私。此外,哈啰还建立起车主多重审核机制,包含对接城市公安部门建立了动态背景筛查体系等。

相对于网约车,共享单车领域的问题也不少。据统计,2019年1-5月,全国12315平台共接收共享出行方面的投诉举报26736件,同比增长12.17%,其中共享单车20304件,占比76%。主要投诉问题集中在无故拖延退还服务费,拒不履行合同约定(承诺)等定金侵权行为。

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表示,今年上半年,市消保委共收到共享单车投诉8500多起,其中哈啰单车仅有500多起,占比相对较小。在唐健盛看来,当前存在的一些投诉完全可以避免,尤其是服务类投诉,建议共享单车企业可以进一步进行技术优化,同时对消费者多采用激励性举措,减少惩罚性思路。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综合 A03 本市今年上半年收到8500余起共享单车投诉 2019-07-05 2 2019年07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