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王川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已一周多,其中对垃圾分类源头减量提出明确规定:餐饮服务提供者和餐饮配送服务提供者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筷子、调羹等餐具。旅馆经营单位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客房“六小件”。那现在实施效果如何?7月8日,记者跟随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的执法人员对本市多家连锁酒店和旅馆进行了检查,结果显示三家连锁酒店执行相对较好,未在房间内发现“六小件”身影,而一家个人开办的小旅馆则仍在提供一次性牙刷和梳子等物件,被执法人员开具了整改通知书。
同时,记者从网上订餐平台饿了么方面获悉,条例实施一周以来,选择无需餐具的用户呈现爆发式增长,在下单时选择“无需餐具”的用户数环比6月第一周,增长了188%,无需餐具订单量同比增长了204%。不过实际订餐中,记者却发现,即便用户勾选了“无需餐具”选项,餐饮店在“忙不过来”或“惯性思维”下,还是时常会将一次性餐具放入其中。生活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工作要想做到位,仍有不短的路要走。
桔子水晶连锁酒店客房未发现“六小件”身影
7月8日下午,记者首先跟随市文化执法总队来到了位于虹口区东大名路上的一家桔子水晶连锁酒店。前台上竖着一块“温馨提示”的牌子,上面明确标明了7月1日起,华住旗下的酒店客房中取消了“牙刷、指甲锉、鞋擦、浴擦、梳子和剃须刀”这“六小件”。为了让住客更好地了解“六小件”,牌子上还配了图片。
下午2点,一批外地来沪游客正在酒店大堂办理退房手续。其中一位游客告诉记者,酒店房间里现在除了一双一次性拖鞋外,已经没有“六小件”的身影,盥洗室内的沐浴露和洗发水也换成大瓶装。
“刚入住时确实有些不习惯,但是垃圾分类源头减量,我们非常支持,”该住客说,“房间里的沐浴露、洗发水用完了我们会让服务人员来添加,如果缺少个别用品,也会自己去周边的便利店购买。”
在酒店店长周先生的带领下,执法人员随机抽查了酒店的三间客房,其中一间为仅次于总统套房的VIP间。
经现场查验,三个房间内均未放置“六小件”。“其实不仅仅是‘六小件’,未在此次‘六小件’之列的一次性棉签、浴帽、小香皂等也已经不准放进房间。”周店长表示。
据介绍,在条例实施之前,华住酒店就统一对所有旗下酒店开展了垃圾分类和源头减量的专业培训。自6月中旬起,该酒店就已经取消了“六小件”,并在住客入住登记时提前告知相关法规。
周店长坦言,从经济角度来讲,不放置“六小件”对酒店有一定助益,“我们店有165间客房,以往每天都会产生3个25升桶
的垃圾,而现在几乎减量一半,大约每天能省1000多元钱,而这还不算采购、运输、保洁等方面的费用。”但是取消“六小件”也增加了管理难度,部分住客仍然不理解,与酒店工作人员的争吵时有发生,“这时我们会耐心解释,按照条例,所有的酒店都取消了‘六小件’,争吵并不能解决问题,建议自备用具,也可以去周边的便利店购买。”经过解释,大多数住客都能理解,并表示认可。
对于为何要专门检查总统套房和VIP房间,市文化执法总队稽查六处处长庄寄望告诉记者,总统套房其实是酒店的“死角”,一些酒店存在思维误区,认为高级房间要做到服务到位,取消了“六小件”会让服务降低,而实际上法律规定中并没有对此进行区分,所有宾旅馆的房间内都必须取消“六小件”。
随后,执法人员对如家和99两个品牌的连锁酒店进行了检查,结果均未在房间内发现“六小件”的身影。
多家星级酒店因主动提供“六小件”被责令整改
据了解,连锁酒店和星级酒店大多数已经严格执行了房间内取消“六小件”的规定,被开出整改通知书的酒店并不多,大多数酒店在收到通知书后立即进行了整改。意识最薄弱的仍是街边个人开办的小旅馆。
记者从市文化执法总队获悉,自7月1日起,市、区两级文化综合执法机构对全市7000多家旅游住宿企业开展集中执法行动。截至8日,执法机构共检查旅游住宿企业1029家,对81家开具责令改正通知书,其中五星级酒店5家,分别是上海浦东丽思卡尔顿酒店、上海龙之梦酒店、上海明天广场JW万豪酒店,以及富豪环球东亚酒店和上海兴荣豪庭大酒店。紫藤宾馆、田林宾馆等二、三星级宾馆也因撤除“六小件”不彻底等问题被要求责令整改。
据悉,被责令整改的旅游住宿企业主要存在三类问题:一是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二是对六小件的理解存在偏差,如有的企业认为鞋擦是指油擦,不包括布擦;三是撤除六小件不彻底,如有的企业一般房间撤掉了,但总统套房的六小件没撤。
在8日的采访中,就有一家路边小型旅馆被逮了个正着。这家旅馆位于霍山路上,房间总共只有30间。执法人员随机挑选3间房间进行检查,结果每个房间里都有一次性牙刷、牙膏等物件,个别房间还有一次性梳子。
该旅馆的负责人匆忙出来解释称疏忽大意所致,“前几天街道里给我们开过专门培训,是我们疏忽了,本来以为没这么快检查我们这些小旅馆的。”
执法人员询问该旅馆负责人是否明确知道“六小件”的内容,但是该负责人并没有记全。随后,执法人员根据相关规定对该旅馆开出责令整改通知书,并告知10日后会进行复查,如果仍然存在相关违法行为,将依法对旅馆罚款500元。旅馆负责人签名收下后表示会马上整改。
市文化执法总队表示,由于前期法规政策公开及宣讲到位,本市旅游住宿企业及消费者普遍表示理解和支持上海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多数企业在条例实施前就进行了适应性运营,提早撤掉了“六小件”,并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在登记大厅、客房等场所对消费者进行温馨提示和告知,入住房客也普遍能够接受这一新的规定。
下一阶段,市文化执法总队将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对拒不改正、主动提供“六小件”的企业,依法给予严厉处罚。
点外卖勾选“无需餐具”却仍收到餐具
除了宾旅馆取消了“六小件”,餐饮企业也被明确要求“餐饮服务提供者和餐饮配送服务提供者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筷子、调羹等餐具”。但是具体情况如何?记者就此向网上订餐平台饿了么进行了采访。
据饿了么数据显示,从7月1日至7月8日条例实施的一周里,在订餐平台上选择“无需餐具”的用户呈现爆发式增长,在下单时选择“无需餐具”的用户数环比6月第一周增长了188%,而无需餐具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了204%,可见消费者的绿色环保意识大大增加。除了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外,还有不少消费者在下单时就提醒商家要垃圾分类。过去的一周总共有4100多个外卖订单备注了“垃圾分类”的相关内容,其中“少点汤”的备注最多,数量高达1078条。
消费者的意识提升了,是否意味着餐饮企业和配送者也做到了“不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筷子、调羹等餐具”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多位勾选了“无需餐具”的消费者告诉记者,即便他们做了专门勾选,但是收到外卖时,里面还是会放着一次性餐具。
对此记者电话反馈给餐饮配送商,对方大多表示,订餐高峰时,很难做到一一区分对待,今后将加强相关培训,让打包外卖的员工做好“分类”工作,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
据悉,为了进一步鼓励商户参与垃圾源头减量的工作,早在2017年,饿了么就推出了“蓝色星球计划”——从食品包装、随餐一次性餐具、外送袋和外卖后端处理等多个角度考量,提出了全国首个针对外卖行业餐厅商户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标准。为鼓励更多商户参与“蓝色星球计划”,饿了么会在平台流量方面给予相关倾斜和支持,为商户环保赋能。
此外,为了照顾部分消费者使用筷子习惯和确实需要筷子的情况,2018年6月,饿了么推出的“可以吃的筷子”。今后,这种“可以吃的筷子”有望在更多餐饮外卖中得到推广应用,以便从源头上减少生活垃圾。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