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普陀区是上海市中心城区中二级旧里以下房屋和老旧住房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居住困难和低收入家庭比例高,群众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呼声强烈。市人大昨天赴普陀区进行旧区改造工作监督调研,普陀区表示,今年年底将基本消灭马桶问题,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旧区改造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你们快进来看看我们的卫生间和厨房间。”昨天,在曹阳五村南岭园小区,75岁的沈阿婆热情招呼记者进门参观她的新家。记者看到这套两室户有着一个开放式厨房,以及独立卫生间。老夫妇俩把这套房子打扫得温馨整洁。沈阿婆告诉记者,半年前老房子是一梯四户的煤卫合用。“我和老伴年纪大了,煤卫合用实在太不方便了。”沈阿婆无奈之下,只得搬出去住,这一住就住了10年。但沈阿婆一直很想念自己的老邻居们。如今,旧改解决了沈阿婆最大的烦恼,沈阿婆自然毫不犹豫地搬回了家。
居委书记赵晓春告诉记者,曹杨新村南岭园小区建于上世纪50-60年代,共有24幢房屋,其中22幢为煤卫“合用户”。目前,22幢“合用户”大楼已经100%完成施工方案签约。由于小区涉及改造的房屋共有5个房型,施工单位根据不同房型,设计不同改造方案,受到了居民们的欢迎。今年已经有600户居民搬回改造一新、煤卫独用的新家。
由于历史原因,普陀区不成套老旧住房较多,居民常年面临“如厕难、洗浴难、烧饭难”的困难,要求改造的呼声强烈。历届普陀区委、区政府都很重视旧住房成套改造工作,自2008年起通过“内部分隔”和“贴扩建”等方式,累计完成了10.5万平方米旧住房成套改造工程,但目前仍存在55.5万平方米的非成套房屋,涉及40个地块、约1.6万户居民。
今年计划推进29个地块、168幢拟改楼幢的改造协议签约工作,其中争取进场开工20个地块,同时抓好已开工项目的施工、竣工、验收工作。截至6月底,有55幢楼已启动签约工作,已签约居民2683户,全区综合签约率65.33%,其中34幢已完成改造协议居民100%签约,预计部分项目7月底前即可开工建设。
成套改造工作原要求居民100%签约后才能实施,但实践中往往很难达到。针对这一难题,普陀区一方面充分考虑居民的合理化诉求,在制定改造方案的过程对加装电梯、绿化提升、架空线入地等予以充分考虑。另一方面,普陀区也在探索通过民事诉讼等手段来解决成套改造中遇到个别居民因私欲阻挠的情况,维护好大多数居民利益。
成套改造也存在不少难点,比如目前存量的不成套房屋大多“先天条件”不足,房屋现状难以完全满足间距、退界、容积率等一系列规划指标要求,“拆落地”还会涉及到容积率、规划控详、宗地合并调整等问题,推进难度大。对此,普陀区建议结合不成套房屋的实际现状,在规划方案、规划用地、房屋建筑结构、改造方式等方面,制定一套比较切合实际、便于操作、全市统一的技术规范。
代表们对普陀区敢担当勇于破解难题表示认同,代表们建议在修订相关法规制度时考虑各区旧改中的新问题,推动旧区改造有序进行,为百姓谋得实实在在的幸福。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