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法治综合

湿垃圾“变身”优质农业化肥

上海交大科研团队成功给出答案!

本文字数:850

记者 王湧

  □记者  季张颖

本报讯  在没有臭味的情况下,1小时内就能处理完湿垃圾,而且余下的“废水”和“废渣”还可用于农业肥料……昨天,上海交大宣布,经过数年技术研发,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金放鸣教授团队的“湿垃圾水热氧化技术”迈出了工业化“试车”的历史性一步——全球第一台连续式水热资源化湿垃圾技术装置投料运行测试成功。记者获悉,该装置目前落地上海浦东,它就像个“水热魔法师”,吞进去的湿垃圾全部都能转化成优质的农业肥,设计日处理量达到100吨。

目前,世界上应用于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主要是焚烧、填埋和发酵。在餐厨湿垃圾的处理中,应用最多的是厌氧发酵或好氧堆肥技术。而金放鸣教授却独辟蹊径,运用水热技术,攻克了工业化级连续处理难题。

“湿垃圾中的有机物经过水热氧化技术转化后,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有机质和其他营养物质,是高品质的液肥,能够直接用于农作物施肥或水产养殖;固体‘废渣’是腐殖酸原粉,经过加工后可以用于土壤污染修复、沙化地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大气污染修复、水体污染修复等,也可以直接用于农业施肥。腐殖酸类物质是净化生物圈、改善生态环境的宝贵资源。”

金放鸣教授介绍,和传统的湿垃圾处理技术相比,该技术根据工艺需求最快只需不到1小时就能完成,无毒无害无三废,更不会产生臭味。同时,该技术规模化程度高,可以根据需要建造大、中、小型装置,应用于城镇、商场、学校等不同场景。

记者获悉,事实上,在连续式水热资源化湿垃圾技术装置工业化最终试验成功之前,金放鸣已经进行了多年的实验室试验和中试尝试。在上海交大第三餐饮大楼的东面,迄今还运行着百公斤级生活垃圾水热氧化处理实验的中试设备,该中试设备被用于处理学校食堂中产生的餐厨垃圾。

今年3月,金放鸣团队获得企业投资,双方针对技术工业化展开了深度合作。随后的120天,技术团队和工程师团队夜以继日,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完成了首套连续式(百吨级)湿垃圾水热资源化工业装置的研发和生产,并于7月1日开机试验成功。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综合 A04 湿垃圾“变身”优质农业化肥 2019-07-10 2 2019年07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