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川
本报讯 “自去年上半年以来,普陀区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推进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片区建设,探索‘家门口’的治理体系,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截至7月16日,已建成20个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片区,到8月底前,全区25个片区将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结合‘智联普陀城市大脑建设’,真正实现把问题解决在群众开口之前。”这是记者从普陀区昨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得的信息。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普陀区石泉街道兰田片区,刚走进片区服务中心的门口,就听到了一阵阵欢声笑语。在该中心,一楼有一间不大的房间,是整个片区的“大脑”,因为兰田片区的综合监控室就设在这里,“智联普陀城市大脑”的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片区内的各项动态数据。
普陀区地区办主任姚军向记者介绍了“智联普陀”系统的作用,“我们整合了辖区内的城管、市容绿化、市场监管、房办、公安等,全部下沉到基层,一旦发现有情况就会上报到‘智联普陀’终端,并由专人及时跟踪处置,将问题化解在最前端。”
兰田片区服务中心二楼被划分成多个区域,有社区食堂、幼儿的托管场所、图书场所、兴趣小组,也有裁缝服务、修表服务等。据介绍,片区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采购了多项服务内容,如幼儿托管服务就将老人的时间“解放”出来,让老人们读书看报,参加各种兴趣小组,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