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法治重点

住户拒不分类上“红黑榜”租户不守约扣押金或解约

新村规民约:条例实施“润滑剂”

本文字数:2770

图为居委、城管联合巡查队劝导居民不当垃圾分类的行为 海棠居委 供图

图为村民家中的新村约表决现场胡桥村 供图

  □法治报记者  夏天

村子太大,能否不撤桶,给每个宅基留下垃圾桶?可以!在奉贤区柘林镇胡桥村,村民们群策群力,将垃圾分类写进了村规民约——多次拒不分类?大名登上“红黑榜”;租户拒不守法守约?或将面临被房东扣除专项押金、甚至解约的风险。近日,奉贤区以村居换届为契机,在法治框架下制定了一批老百姓广泛参与制定、切实发挥治理作用的村规民约,以达到乡村治理“自治、法治、德治”的平衡点。这项“美丽乡村·美丽约定”也入选2018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十佳案例。其中,生活垃圾分类正是各村规民约中的重要一款。大家结合各自特点,共商让生活垃圾分类条例顺利落地、推行的“最优解”,让村规民约当好条例的“润滑剂”。而奉贤区也出台了相关决定,准确把握自治与法治的关系,并依法确认美丽约定中违约罚责的效力,积极为美丽约定提供有效法律支撑。

暂不撤桶,但村规民约打好“预防针”

柘林镇胡桥村是一个宁静的小乡村。小道两旁绿树成荫,一栋栋乡村小屋在绿树掩映下别有风情,不论漫步在乡村小道,还是走过宅前屋后,处处干净整洁、风景怡情。

今年,胡桥村20多个村民小组全部通过“和美宅基”创建。对于村民来说,这是一件喜事。但在胡桥村书记彭忠欢看来,这份成绩只是另一个开始。

特别是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后,作为农村的胡桥,也面临着一样的挑战:“农村垃圾点多、线长、面广、量大,一直是个治理的难题。就像不少村子一样,受限于村域大的问题,胡桥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尊重村民意见,也暂未施行撤桶,而是每个宅基都保留一组干湿二分类垃圾桶。但是,如何在暂不撤桶的情况下,将垃圾分类落到实处、保持我们和美宅基的荣誉?村里需要更长效的办法。”彭忠欢说。

上半年,胡桥村通过开展走访、征询意见、座谈会,最终在6月份的村民代表大会上,以99%高票通过了一份自治公约——《胡桥村生态村组·和美宅基长效管理办法》。用彭忠欢的话说:“这是我们群策群力下,与‘美丽’制定的一份约定。”

翻开这份约定,记者看到,上面不仅约定了村民每户需按“二分法”实行生活垃圾分类,还约定了如发现垃圾分类不到位的,将面临如姓名登上“红黑榜”等一系列处理。

“根据上海农村的一个实际情况,村里文化水平较低的老人很多,你如果拿着条例单纯去跟他们普法,他们会较难理解。但如果是我们自己村民代表大会通过的约定,他们理解起来就容易了。”彭忠欢说。

据悉,胡桥村还给这份自治公约设置了3个月的试行期,以便村民有更充裕的时间熟悉掌握。

租户拒不分类?或将面临无房可租

此外,胡桥村也有许多来奉人员。虽然经过前段时间五违四必专项整治,村里人口倒挂现象已得到扭转,但这部分人员仍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比例。彭忠欢说:“他们虽未参与村约的表决通过,但只要住在胡桥一天,就有责任共同守护我们的美丽环境。因此我们也要用行之有效的办法,使他们能尊重这份‘美丽约定’。”

彭忠欢告诉记者,对外来租户的守约管理,村里的房东们也达成了约定。“如发现租户多次不依法依约施行垃圾分类,村里先按约处理房东,再由房东对租户进行管理。此外,房东在借房之前,就要与租户约定遵守村约,如个别租户屡教不改,拒绝垃圾分类,或有其他严重违法违约行为,胡桥村民的房子就不会再租给他。”

“在我看来,我们群策群力制定村规民约,是与普法相辅相成的。村规民约,是保障依法治村的‘润滑剂’和‘预防针’。如能在行政执法机关介入管理前,就让村民、租户自觉养成守法、守约意识,就能进一步增强村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一起构建社会稳定、团结和谐、风气文明、村容整洁、秩序规范的美丽乡村。”彭忠欢说。

租户认缴“垃圾分类”押金:信誉更重要

“为何同属一个居委会,有的小区自撤桶以来‘清洁有序’,有的却出现‘原地乱扔’的情况?”7月以来,奉贤区海湾旅游区第二居委书记乔彩萍,常常思考这个问题。

被乔彩萍称为“干净有序”的健康花苑,是一个只有50户的独栋别墅小区。其中租户近半,多为在海湾旅游区工作的高级职场人士。

据乔彩萍介绍,此前居委在该小区通过了一份居民公约,由房东对租户的生活垃圾分类贯彻情况收取一小笔押金。如租户多次分类不当,将从中扣除一定金额。

“客观来说,一小笔押金对这里的租户而言,并不算什么。但自从撤桶后,小区的确未发生一起垃圾扔原地的情况。经我们与租户交流,他们纷纷认为,如果被扣押金,损失的不只是‘荷包’,更是自己的信誉分数。”

组联合巡查队,既纠居民也听意见

但在另一个有着数千住户的大型居民区绿地香颂,情况就复杂了起来。

乔彩萍告诉记者,自7月1日小区“撤桶并点”实施后,垃圾扔原处的乱象开始显现。对此,居委干部一方面联合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垃圾分类志愿者、城管执法队员组成巡查队,开展小区垃圾分类巡查工作。另一方面,则处处留心寻找线索,以追溯源头的方式,开展对居民的引导教育。对于外出不在家的居民,居委党支部还令联合物业、楼组长,采取电话告知、上门教育等形式,引导居民正确分类并定点投递垃圾。

与此同时,也有居民向巡查队反应:“单从简单的告示牌,我怎么知道垃圾往哪儿扔?”对此物业公司迅速回应,表示将丰富告示牌信息,确保让居民对垃圾投放点位坐标“一目了然”。

“推进社区垃圾分类工作,除了靠条例与执法,垃圾分类中各主体也可以大做文章。通过将社区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与城管执法工作相衔接,垃圾分类联合巡查工作进一步将社区垃圾分类工作深化、细化,从而将垃圾分类的口号,转化为居民行动的自觉。”乔彩萍说。

区人大:为“美丽约定”提供法律支撑

据奉贤区介绍,事实上自去年以来,该区以村居换届为契机,制定了一批老百姓真正全程参与的、能够切实发挥治理作用的约定,大家都称它为“美丽乡村·美丽约定”。如今各村正式订立的美丽约定,都是结合各自特点的、当下乡村治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日,奉贤此举入选2018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十佳案例。

为确保村规民约的合法性,奉贤人大通过了相关决定,提出各街镇、各有关部门,要督促基层自治组织,按照规定的工作步骤和方法,制定修订和完善美丽约定;同时区信访办、区司法局等部门在信访矛盾化解、纠纷调解的过程中,要准确把握自治与法治的关系,依法充分保障美丽约定在调处纷争中的作用;此外,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也要加大对公序良俗的司法保护力度,积极为美丽约定提供有效法律支撑。

奉贤区表示,依据党的十九大报告“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求,推进实施美丽乡村美丽约定的行动,正是在寻找“三治”平衡点。未来,奉贤区还将依托美丽乡村美丽约定,通过集思广益“约出新思路”、奖罚有度“约出新标准”、促进发展“约出新未来”,真正将家长里短的老约定,转变为促进改革创新、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生态保护、促进分配公平的新约定。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2 新村规民约:条例实施“润滑剂” 2019-07-19 2 2019年07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