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胡蝶飞
法治报通讯员 高远
被执行人多次到法庭辱骂恐吓法官,最终因寻衅滋事被判刑;无端辱骂立案法官近一小时且拒不悔改,被处司法拘留7日......在第三个“7.21上海法院法官权益保障日”来临前夕,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昨天集中发布一批法官权益保障典型案例。近年来,全国各省市侵害法官权益案件时有发生,其中一些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后果。上海高院坚持依法惩处与有效防范相结合,从严管理与从优待警相结合,着力从四个方面打造“升级版”法官权益保障工作。
据悉,此次发布的是上海法院自2018年以来处置的较有典型意义的法官权益保障案例。这些案例涉及扰乱法庭秩序、在法院内寻衅滋事、冲击法庭、威胁辱骂法官等妨碍司法人员依法履职或严重妨碍诉讼秩序等情形,实施违法行为的侵害人最终受到了被判有期徒刑、司法拘留、治安拘留、罚款等相应惩处。这也是上海高院继此前发布10个典型案例后发布的第二批法官权益保障典型案例。
无端辱骂法官被拘
在一起典型案例中,施某无端辱骂立案法官近一小时且拒不悔改被处司法拘留。2018年1月24日,施某至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立案大厅提交诉讼材料,立案法官经审查后告知其起诉不符合立案条件,但施某坚持起诉。法官根据规定收下起诉材料后,告知其法院将在七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次日,施某至立案大厅提交补充证据材料,立案法官收下补充材料后再次告知七日内予以审查。施某随即用极其恶劣的语言谩骂侮辱立案法官近一小时,经多次劝阻仍置之不理,并拿出手机拍摄多张照片,严重扰乱了立案大厅工作秩序,后法警将其带离反省,但其拒绝悔改。该院立案庭庭长及法官权益保障办公室工作人员亦对施某进行教育劝导,但其仍避重就轻,无视自身错误。最终,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依法对施某作出司法拘留七日的处罚决定。
近年来,全国各省市侵害法官权益案件时有发生,其中一些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后果。在今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法官法》中,专门设立一章对法官履职保障作了较为全面的规定,从立法高度对法官职业尊严和人身安全的保护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为此,上海高院在原有工作基础上,更加注重完善法官权益保障工作相关机制和权益侵害事件处置流程,促进权益保障工作不断优化升级。
打造“升级版”保障机制
记者了解到,上海高院坚持依法惩处与有效防范相结合,从严管理与从优待警相结合,着力从四个方面打造“升级版”法官权益保障工作。将升级组织架构。目前全市三级法院均由党组书记、院长担任本院法官权益保障委员会主任,并且吸纳一线法官代表加入权益保障委员会,直接反映法官履职保障需求,共同参与权益保障工作。此外,在各庭室配备权益保障联络员,确保法官权益受侵害时能第一时间得到处置。同时,升级防范机制。运用法官权益保护信息平台,梳理掌握可能侵害法官权益的高风险案件,提前做好防范化解工作。通过完善风险评估,健全源头隐患预警机制;通过强化培训指导,提高法官安全防范意识;通过优化安保资源配置,提升法院安全保障能级。
此外,上海高院还将升级处置效能。依法打击侵害法官权益行为,对法官本人或其近亲属遭受恐吓、侮辱、跟踪、骚扰等形式的人身威胁或实际侵害的,及时启动应对机制,针对不同情形依法采取责令退出法庭、强行带出法庭、警告、训诫、责令具结悔过、罚款、拘留等措施;对构成犯罪的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确保处置实效。升级联动协作,上海各级法院还不断深化与公安、街镇等部门的联防合作。对在法院周边发生的严重扰乱审判秩序的行为,协调公安机关依法及时处置。同时,依托社会综合治理体系,整合多方资源,实现信息互通、行动互联,凝聚工作合力,共同营造保障法官依法履职的良好氛围。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