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法治重点

解码“上海门面”垃圾分类新玩法

本市将建垃圾分类问题、责任、整改三大清单

本文字数:3209

二维码可追溯的“拾尚包” 本版摄影 记者 王湧

执法人员在新天地广场分类垃圾房执法检查

执法队员到老鸿兴苏州汤包馆执法检查

  □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从位于淮海中路8号、前身为上世纪30年代上海滩闻名遐迩的黄金大戏院旧址的“兰生大厦”出发,辗转至以上海独特的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改造而成的“上海新天地”……一场看似“华丽”的都市旅行,其实是上海城管针对垃圾分类情况开展的又一次“飞行检查”。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实施三周,昨天,市城管执法局组织执法力量来到淮海中路,对该辖区内重点商场楼宇开展执法检查。“加大码”的干垃圾桶、二维码可追溯的“拾尚包”,还有分门别类的可回收物……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作为“上海门面”的这一重要商圈,垃圾分类正在成为这座城市的新时尚。而藏身在里弄街区里的餐饮门店,问题则仍旧比较突出。下阶段,上海城管针对垃圾分类将逐步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及整改清单。

兰生大厦

二维码“拾尚包”让垃圾源头可追溯

墙面上一块标示着“可回收物投放点”的指示牌,对应着一处印有“拾尚包”字样的白色袋子……上午9时许,记者跟随淮海中路街道城管中队执法队员巡查至位于淮海中路上的兰生大厦办公区。乍一看,这里似乎与规范的“可回收物”分类垃圾桶有些出入,但其实,这是兰生大厦针对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的一大创新之举。

“这个‘垃圾拾尚包’是我们针对可回收物的小小创意,一般由单位或商户自行设置在公共区域内,类似干净的纸板箱、饮料瓶等可回收物,我们都鼓励他们定点投放到这里。”兰生大厦物业管理公司垃圾分类项目负责人朱洁茹指了指袋子上的一处二维码告诉记者,“创意”正是来自于这个小小二维码。

“它类似于这个可回收袋的专用‘身份证’,通过扫一扫绑定公司账户,就能实现线上预约线下回收,而每次交付投递的垃圾,也都能做到源头追溯。”

在物业管理员的引领下,城管队员随后移步至楼层货梯间通道区域,标准配置的四色分类垃圾桶瞬间一目了然,特殊的是,其中“干垃圾桶”的“体型”相较于其余三个分类垃圾桶要稍显“臃肿”。“这是因为经过前期调研,我们发现办公区产生的干垃圾会比较多,相对而言,湿垃圾没有白领食堂那么多,所以我们特地给‘干垃圾桶’定制了‘加大码’。”

朱洁茹告诉记者,在推行垃圾分类的过程中,兰生大厦还有一支党员青年志愿者团队。“它是由大厦联合党委发起成立的,由大厦内各个党支部以及租户代表组合,通过党建引领,让每一位党员带头开展垃圾分类,并成为办公室、企业内部监督员,带动周边员工开展垃圾分类。记者获悉,目前,兰生大厦内企业已100%做到源头分类,物业二次分类现象彻底改变,大厦垃圾厢房占用面积明显减少,可回收垃圾量也明显增加。

上海新天地

“玻、金、塑、纸、衣”里的新文章

10时许,城管队员辗转来到新天地广场分类垃圾房。记者新奇地发现,与其他垃圾箱房不一样的是,这个近300平方米的垃圾箱房像“俄罗斯套娃”一般,也有“房中房”。

在垃圾箱房的第一层区域,左侧是台账区,右侧设置了冲洗区以及专门的工具存放点;往里走来到第二层区域,又将“干湿餐厨垃圾分类区”、“有害垃圾分存放区”以及“可回收物存放区”做了分类。物业管理负责人毛银娟告诉记者,最里间还有一个休息区,则是专供保洁员休息的区域。

执法队员首先来到干湿餐厨垃圾分类区,对垃圾分类情况做了细致检查,并未在现场发现任何混投现象。“这里没有问题,你带我们看一下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吧。”

翻看几只蓝色“可回收物”垃圾桶,执法队员发现了这里的“新文章”。“你看,这是专收金属器皿的,这是收硬纸板的,这只是专门装塑料的。”执法队员刘寅告诉记者,可回收物分玻、金、塑、纸、衣五类,新天地广场专门对此做了更细的分类,便于后期处置,如此精细化管理,也获得了城管执法队员的点赞。

而除了在设施配套上“做文章”,新天地广场还有一套长效监督管理机制。其中,“垃圾分类督导员”就是保障这一机制的主力军。“这个队伍主要由集团联合物业公司业务骨干组成,会定期不定期开展垃圾分类检查督导,发现问题及时与企业沟通,协调解决。对反复发生问题、屡教不改的,我们内部也会发放限期整改通知书,督促整改。”

在此基础上,新天地广场对落实《条例》情况好、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常态保持、员工分类意识强、行动自觉的企业进行量化管理,予以表彰;反之,将采取告诫提醒、限期整改、执法处罚、纳入诚信榜等措施,促使企业自觉落实《条例》要求,促进垃圾分类在新天地广场得到高标准高质量贯彻落实。

老鸿兴汤包馆

干湿垃圾桶颜色一致?号称买不到

执法检查中点赞分类新时尚的同时,城管执法队员也直击到了问题的所在——位于合肥路上的老鸿兴苏州汤包馆就在这次“飞行检查”中被点了名。

“你这个是什么垃圾桶?”“干的。”“那你的标识呢?桶的颜色也不对啊。”“有的有的,标识反过来了。”“那这又是什么垃圾桶?”“湿的。”“那两个垃圾桶为什么颜色是一样的?应该一样吗?”……

在汤包馆的后厨区域,面对城管执法队员的质疑,这家老鸿兴苏州汤包馆的大厨瞬间哑口无言,而他最终的解释是由于“买不到”,只能先用两个颜色相同的垃圾桶过渡一段时间。

除了设置不规范,这两只所谓的“干湿垃圾桶”混投现象也十分严重。“这是他号称的干垃圾桶,你看看,里面有蔬菜烂叶,还有塑料瓶,其实完全就没有分类。”

更离奇的是,在餐馆的就餐区,一个灰色的小型垃圾桶就承担了“四分类”的全部角色,“你来说说,这又是什么垃圾桶?”“干的干的,上面有标记的。”这名大厨指着桶身上“严禁热灰入桶”的字样还在“牛头不对马嘴”地做最后挣扎。

执法队员翻开桶内粗粗一看,香蕉皮、湿巾、酸奶盒等混在一起显得一片狼藉。针对未按照要求设置收集容器设施以及未将生活垃圾分别投放至相应收集容器这两个问题,城管执法队员现场开具了两张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对混投立即整改,配置容器限期3天内整改。

“我们淮海中路辖区与其他辖区有点不一样,商务楼宇比较密集,餐饮企业也有300多家,是上海的门面。”淮海中路街道城管中队主任科员骆浩全告诉记者,针对这一特殊情况,城管将垃圾分类的执法重点放在了投放以及中途驳运环节,“从7月1日《条例》实施至今,我们已经开具19张责令整改通知书,其中1家餐饮企业经复查后仍旧未予整改,对此我们开出了1张罚单。”

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

记者从市城管执法局获悉,下阶段,全市城管执法系统将全面查找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及时抓好整改,补齐短板,着力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执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绣花功夫”打好生活垃圾分类持久战攻坚战。

针对分类投放环节中问题较多的楼宇商场、餐饮企业、宾馆旅馆等单位,将针对性地加强执法检查频率和力度,7月底前实现对全市楼宇商场、1.2万个居住小区等执法检查全覆盖,补齐短板。针对收集运输环节中问题突出的混装混运、标识不清、遗撒滴漏等违法现象,加大整治力度,7月底前实现对全市230家生活垃圾收运企业执法检查全覆盖。此外,还将重点加强对大型中转企业、末端处置企业的执法监管力度,坚决避免出现混装混运、混合处置现象。

上海城管对拒不履行分类义务、拒不落实分类措施的单位,将依法从严实施处罚。对拒不整改的违法当事人,将其信息纳入公共信用平台,实施信用惩戒。对混装混运、拒不整改的收集运输企业,依法吊销生活垃圾经营服务许可证。协同推进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及废弃油脂的治理工作,严禁干湿混投、随意倾倒垃圾等违法现象发生,提高执法管理效能。

为构建长效机制,上海城管还将充分依托5951个城管社区工作室,深入开展城管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楼宇商场等活动,加大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增强社区单位和广大市民群众生活垃圾分类意识,促进习惯养成。并依托居(村)委,加强垃圾分类志愿者、社会监督员队伍建设,引导社会各界和市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营造“依法治理垃圾分类,同创共建美丽家园”的良好社会氛围。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2 解码“上海门面”垃圾分类新玩法 2019-07-22 2 2019年07月2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