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东
在上海宝山顾村谭家宅的一片菜花烂漫的田野里,竖立着一块并不显眼的石碑。由于岁月的磨砺,除了隐约可见谭忠余的名字以外,似乎不再有别的信息。但它的凝重又像是刻满了记忆的雕塑,静静地回放着尘封已久的不朽故事……
谭忠余,化名周平。1906年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年仅15岁时经人介绍到上海四川北路米店打工。当时的他虽不懂革命道理,但对洋人在上海滩横行霸道的野蛮情形及军阀混战和街头黑帮欺负穷人的世道深感痛恨。有次和师傅外出送米正巧碰见一外国人在欺负中国人,若不是师傅阻止,血气方刚的他一定会痛打洋人。而他的仗义和痛恨旧世界的怒火却让早已是革命者的师傅看在了眼里。从此思想进步而又懵懂的谭忠余在师傅的引导下渐渐明白了革命道理。
1927年3月,在周恩来领导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中,谭忠余始终战斗在弹雨纷飞的最前线。他在得知攻打守敌集中的北火车战受阻的消息后,主动请战担任主攻任务。战斗打响后,敌人反扑极为凶猛,炮火暴雨般地封锁了起义前进的道路,熊熊的大火吞噬了每一条街道。但谭忠余和工友们没有半步后退,他利用熟悉街巷的优势,借着硝烟带领工友们向敌人的阵地猛冲猛打,直到起义胜利。
然而胜利之时,蓄谋已久的蒋介石于4月12日举起了反革命屠刀,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使上海一夜间成了血流成河的恐怖世界。时任中央军委书记的周恩来当即发表了《迅速出师讨伐蒋介石》的战斗檄文,明确了白色恐怖下共产党人的斗争方向,为8月1日南昌起义奠定了思想基础,并亲自领导指挥武装起义。随后周恩来于11月从广东的东江前线秘密回到上海组建和领导担负应对国民党恐怖屠杀、保卫中央安全、收集情报、镇压叛徒、营救同志的中央特科。此时,谭忠余面对敌人的白色恐怖不仅没有丝毫的动摇,反而更加坚定了对党忠诚信念而成为中央特科的锄奸战士。
1929年8月24日下午,在上海的中央军委秘密机关突然被敌人破坏,江苏省委军委书记彭湃等四位同志被判徒白鑫出卖被捕,并被蒋介石秘令杀害。根据周恩来的指示,谭忠余等队员很快掌握了白鑫暂住某公馆的行踪。是日深夜,惶惶不可终日的白鑫为了趁夜秘密赶往码头外逃,在保镖的簇拥下刚走出公馆后门时,谭忠余等队员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叛徒像痛打“落水狗”似的连连射击。狗急跳墙的白鑫负隅顽抗时,被谭忠余一枪击毙。翌日,叛徒白鑫被成功锄除的消息轰动上海滩。事后周恩来代表中央高度称赞谭忠余等队员们是英勇无畏的锄奸英雄。
1936年初,在苏联马列主义学院学习的谭忠余受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指派使用化名成立6人小组,以商人身份携带电台武器等装备进入陕北。不幸的是谭忠余等6人牵着十几头骆驼一进入陕西定边县境就遭到了反动民团的围击。面对数倍的敌人,谭忠余挺身而出与敌人谈判,以掩护其他同志突围。但敌人背信弃义趁机将身受重伤的谭忠余捆绑押进县城监狱。不久慷慨就义。
时光易逝,英魂不死。今天,谭忠余的墓碑虽然极其普通,也无碑文说明。但他的名字在中国革命史上永远闪烁着璀璨光芒。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