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法治重点

村医守护乡村 他们守护村医

上海引导全市社会组织因地制宜,多领域开展“对口支援脱贫攻坚”

本文字数:2844

驻点扶贫队员周超探访村医

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在黄浦江畔庄严宣誓

市民政局向本市60家社会组织颁发“上海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任务”项目认领证书 记者 夏天 摄

  □法治报记者  夏天

去年,在职场打拼多年的上海中年男子周超,通过一家上海社会组织提供的“守护乡村医生”平台,远赴江西省于都县,踏上一条“健康扶贫”之路。自此,在于都县,185个村卫生室都留下周超忙碌的身影,只为改善村医群体的工作生活环境,也为病患们带来更多公益资源。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我国一些贫困地区难以摆脱的困境。为此,全国150万乡村医生群体正为此贡献着自己绵薄的力量。然而,村医守护大家,谁来守护村医?为此,由上海社会组织牵头的“健康暖心——乡村医生健康扶贫项目”,在“输血”和“造血”方面,给出了行之有效的答案,并且一年多来,已惠及全国50个县11000多名乡村医生,还有200万贫困人口。

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去年全上海仅191家市级社会组织,就斥资10.34亿元,直接参与对口支援扶贫攻坚。市民政局(市社会组织管理局)表示,下一步将加大支持帮扶力度,引导全市社会组织通过项目化运作,实施因地制宜的多领域帮扶,以钉钉子的精神,参与对口支援、精准扶贫。

185个村卫生室,留下他忙碌的身影

46岁时,在职场打拼多年的上海中年男子周超踏上了一条“健康扶贫”之路:前往江西于都,成为一名“乡村医生健康扶贫项目驻点扶贫队员”。

2017年12月起,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联合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扶贫办等的指导下,发起“健康暖心——乡村医生健康扶贫项目”。项目为乡村医生提供保险、培训、设备、药品、公共卫生服务奖励基金、乡村全科医生考证支持,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社区大病救助、全国暖心村医评选等工作(“五个一”工程),目前已覆盖全国50个县11000多名乡村医生,惠及200万贫困人口。

周超用一年时间,走访了于都县27个乡镇卫生院和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访的卫生室达185个。他说:“这一年的时间里,我看到太多坚守一线、无私奉献的人,他们带给我的温暖和感动,是支撑我一路走下去的力量。”周超见到了40年来任劳任怨、救治过300多名麻风病患者的肖卿福医生;见到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基层卫生干部卢玉彬;见到了为让孩子们能走出大山,甘愿留守乡村的年轻女教师……“他们不是没有更好的选择,但对于一方百姓的责任感,让他们坚定地站在了守护乡村的一线。”周超说。

周超积极与中国防痨公益基金会沟通,最终将“双千行动”(每年至少救助1000名贫困结核病患者,每位患者救助经费至少1000元)项目带进于都,给100名结核病贫困患者每人带来1000元的资助;在产业扶贫上,他尽自己所能,将于都村医种植的脐橙销往沈阳、江苏、上海、北京等地,为增加村医的收入,尽自己的一份力。

在项目工作之外,周超曾组织300多名基层医务工作者观看励志电影,只为让每天辛劳的他们也能享受下休闲时光;他收集精神病院、麻风病村老人和孩子们的需求,发动派出单位及社会力量为他们捐赠药品、现金、书包文具及衣物,并亲自将这些物资送到他们的手中。

“他所到的每一个村卫生室,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项目总监王慧博介绍。“他每次至少要花上半天的时间,去了解村医的工作内容,同时还会去探望村里的贫困户,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难处。他是真正在践行守护村医的职责。”

于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红色基因:这里有毛主席居住过的何屋、古田军革会议旧址和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这里更是万里长征第一渡,当年中央红军正是从于都出发迈上万里征程。今年4月,周超组织乡镇卫生院院长及村医一行12人,穿上红军服重走了长征路。他说:“扶贫先扶志,让长征精神激励大家勇往直前,不被眼前困难所打倒。”

大学生志愿者: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多做些事

“我志愿加入乡村医生健康扶贫队伍,成为一名光荣的驻点队员。我将牢记初心,克服一切困难,不抛弃、不放弃,服务村医,坚守一线,不辱使命。从今天起,我们守护村医、村医守护百姓,为脱贫攻坚和健康中国,作出应有贡献!”近日,在上海外滩金融中心一座露台,40位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整装待发、郑重宣言。这群为梦想聚集在黄浦江畔的青年们,已为征程做好了充分准备——这是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中心与复星基金会携手合作,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下,设立“关爱乡村医生健康扶贫专项”,参加大学生们均为医学相关背景毕业的大学生志愿者。

开阔的视野中,浦江城市天际线壮观展现,引得同学们纷纷合影留念。他们将从这繁华的大都市出发,奔赴新疆、云南、重庆等12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共40个国家级贫困县,加入乡村医生健康扶贫工作。

“这是西部计划实施16年以来,第一次真正引入社会化资源,进行社会化探索。”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党委委员熊剑表示。国家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副司长、扶贫办副主任诸宏明说:“同学们对贫困县的情况了解得清楚,也发现了很多问题。他们是真真正正地在为乡村医生办实事、办好事。”

志愿者代表、彝族大学生吉克依呷来自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两河口镇瓦尔村,他表示:“我在家乡时,看到了太多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看病难’的情况。通过参加乡村医生健康扶贫项目,我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去为他们做些事,也希望能为家乡早日脱贫作出贡献。”

据披露,此前志愿者们完成了为期5天的驻点扶贫队员培训,并通过了严格的考核。在培训期间,“初心”或许是最频繁出现的词语。在项目总监老师的带领下,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代表还前往中共一大会址,面对庄严的党旗郑重宣誓。

去年,上海市级社会组织斥资10.34亿深度扶贫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市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推进会”上获悉,上海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一直有良好的传统。近年来,上海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发挥自身“链接资源的优势、专业技术的优势、敏锐灵活的优势”,积极投身、深度参与上海的对口支援、扶贫攻坚中。

来自市民政局(市社会组织管理局)的调研显示,仅2019年度,本市就有191家市级社会组织斥资10.34亿元,直接参与脱贫攻坚,扶贫项目675个。此次,市民政局通过在对口地区开展深度调研,确定了一系列需求项目,以努力实现精准扶贫、扶贫到根。上海社会组织从政府部门对接认领了46个扶贫项目,均来自对口地区16个深度贫困县。

据介绍,上海社会组织在参与脱贫攻坚中坚持“授人以渔”,从资金和物质帮扶,提升到服务和智力帮扶,不仅“输血”,更要“造血”。比如“红景天种植计划”脱贫项目(红景天为西藏一级濒危保护植物),不仅保护了珍稀植物,更培育了红景天人工种植产业,推动当地精准脱贫。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助力科普扶贫,先后将价值超过千万元的32套流动科技馆、42个乡村电脑教室、800台电脑、近万册科普图书资料捐赠给新疆、西藏、青海等上海对口支援地区。上海华侨基金会利用线上线下全募资渠道,从教育扶贫和医疗救助入手,为青海省果洛州、四川省甘孜州、四川省阿坝州、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等三区三州的困境学子、因病致贫家庭提供慈善支持,全年为三区三州公益项目募集善款超4000万元,有近万人受益……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2 村医守护乡村 他们守护村医 2019-07-29 2 2019年07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