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金勇
法治报通讯员 张峥华
小吃店将油烟等气体排放到小区的下水道,恶臭的气味泛出后弥漫在小区内,周围居民苦不堪言,多次与小吃店老板协商都未能解决问题,居民们只好向闵行区环境污染纠纷调委会求助。
调解员通过实地走访、现场勘查,对小吃店老板摆事实、讲道理,通过耐心劝说,最后老板终于同意添置净化设备,并保证会对相关设备定期清洗,成功化解了这起环保纠纷。
【案情】
2018年12月的某一天,谢先生专程赶到闵行区环境污染纠纷调委会反映,位于小区居民楼底层的一家小吃店污染严重,影响了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据谢先生反映,这家小吃店将室内油烟和就餐气体排放到小区的下水道内,导致下水道气体恶臭,泛出后导致小区内部及楼梯走道全是这股臭味。周围居民平时根本不敢随便开窗,出门时也是捂着鼻子迅速离开,真是苦不堪言。居民们多次找小吃店老板协商此事,但始终没能解决问题。无奈之下,谢先生只好向闵行区环境污染纠纷调委会寻求帮助。
【调解】
调解员接待完谢先生来访后,就餐饮店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初步的了解。这家小吃餐饮店就开在居民楼底层,是个沿街商铺,楼上住的全部都是居民。随后,调解员来到了店面所在小区进行实际情况的勘察。这家店虽然是家面店,但是很多面都是有浇头的,还有拌面的调料,制作过程都会产生大量的油烟。店铺的排风情况不好,又缺少专业的油烟净化设备,油烟味道没有经过净化,一直飘散在居民的楼道内,持久不散。周围居民对此怨声载道,家中整天不能开窗通风,一出家门就是难闻的油烟味道,时常还会飘散到居民家中。一直生活在这样环境中,让居民们十分难受,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所以居民们希望店家能够对此进行整改。
在获悉居民的诉求和实地勘察情况后,调解员找到了面店的老板,将居民反映的情况详细地告知老板,希望老板能对油烟扰民的现象引起重视。老板起初表示后厨的窗户已经关闭,并不认为自己的油烟味很严重。调解员进入厨房勘察后,马上指出厨房必须安装净化设备、油烟管道需定期清理等问题。但面店老板还是坚称没有什么油烟味。于是,调解员带领老板前往后面的居民楼道,让老板亲身体验一番,同时耐心劝导老板,希望他能够换位思考,在冬季的用餐非高峰时期就有这么浓烈的油烟味,若是到了夏天的用餐高峰,居民们如何能够忍受呢?
调解员经过一番情理结合的劝说,面点老板最终同意添置净化设备,保证定期清洗排烟设备并确保设备完好运作。
【点评】
1999年国家出台了《GWPB 5-2000》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并于2001年颁布了正式的国家标准GB 18483-200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这一标准要求所有餐饮业企业必须安装油烟净化设备。故本案中餐饮店需按《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规定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并保证操作期间按要求运行,油烟无组织排放视同超标。
调解过程中,当事人的态度很重要,面店老板一直认为自己店里没有很多油烟,基本上是不会扰民的。可没有考虑到,这家面店开设的位置就在居民楼底下,因为距离近,加之油烟味驱散不出去,日积月累,造成了浓重的味道,居民不能开窗通风,苦不堪言。为了能让面店的老板能够感同身受,调解员带领老板前往楼上的过道内亲身体验了一下,之后在调解员的劝说下,面店老板终于愿意积极解决这个问题。
餐饮店开设在居民楼底下,店铺的商家更加应该主动自觉地做好后厨的油烟净化,油烟排放的问题更加要重视,管道的清洗也是重中之重。一环扣一环,只有对这件事引起重视,才能将扰民现象减小到最低。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