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法治重点

本市首台太阳能光伏发电加装电梯启用

智能化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

本文字数:3229

39号楼顶上成片的光伏电板(前图)上海首台太阳能光伏发电加装电梯昨在曹杨街道桂巷新村启用(后图) 张龙 摄

  □法治报记者  王川

老旧住宅加装电梯是上海无数老人的梦想,因为没有电梯,许多老人甚至常年难下一次楼。为让市民收获更多的幸福感、满足感,加装电梯的项目正在“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大背景下,有条不紊地推进着。昨天上午,位于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桂巷新村内传出喜讯,历经5个月的艰难坎坷,上海首台太阳能光伏发电加装电梯在该小区正式启用。昨天下午,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市住建委、市交通委、市规划资源局、市水务局和市绿化市容局五部门共同介绍了本市精细化管理的开展情况。发布会上,市住建委领导表示,今年1-6月,本市一共有380多幢(2012至2017年140幢,2018年188幢)房子开始加装电梯。下一步,市住建委将在相关手续方面再做优化。

太阳能光伏发电加装电梯启用  居民有望“零”电费

8月8日一早,普陀区桂巷新村39号楼的居民们终于坐上了期盼已久的电梯。这栋房龄已有35年的售后老公房,从最初只有一张1:500的地形图起步,经过5个月的艰难筹划,到现在建成太阳能光伏发电加装电梯并投入并网运行,太多的“不容易”让昨天参加竣工仪式的老人们都动了情。据悉,这部加装电梯也是沪上首台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加装电梯,如果太阳能光伏电板一切正常运作,居民们就有望实现坐电梯“零”费用。

桂巷新村39号楼加装电梯的发起人沈锦章是这5个月艰难历程的见证人。打开沈老先生的手机可以看到,2000多张施工过程的照片记录了这部电梯的诞生,“加梯微信群”里则充满了分享经验、分享成功、分享喜悦的留言。这位古稀老人最大的心愿是这栋老房子能够装上电梯:“在我们这栋楼里,80岁以上的老人有12位,我还算年轻的。今天我们实现加梯梦,也希望更多的街坊邻里能梦想成真。”

然而39号楼组的这个加梯梦,却曾因一根电线杆而差点夭折。在现场记者注意到,这根电线杆就伫立在电梯井道旁边,二者距离连半米都不到,在不移动电线杆的情况下加装电梯,其难度可想而知。若直接施工可能导致线路问题,若移动电线杆则需要居民另行承担10余万元的费用。电梯基坑已挖,却又要多出来一笔费用,要如何分摊,居民是否同意……一系列的问题摆在了居民区党总支的面前。“好事要办好”,这是居民区党员们的一致意见。

随后,街道加梯办与居民区党总支一起找到市北供电公司,并得到了他们的支持。电力公司前后多次派专业人员前往小区现场勘查,最终得出可以进行保护性施工的建议,在不移位的情况下,对原有电路进行绝缘保护,并使架空线与施工脚手架安全隔离,在施工中安排专职用电安全员进行现场把控,最终妥善解决了这一难题。

记者爬上隔壁的一幢楼,可以清晰地看到39号楼顶上成片的光伏电板。曹杨新村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太阳能光伏发电板投入使用后,不仅可以理论上实现20年使用周期内的“零”电费,还能补贴电梯的维护保养费用,实现“让阳光来加入我们的加装电梯方案,使用绿色清洁能源,让天更蓝、空气更新鲜”这一梦想。

不过为了保障电梯的正常运行,该加装电梯还是接上了小区民用电,以防因特殊情况导致的电力不足等问题出现。

上半年启动380余个加梯项目,将优化申请

“老旧住宅加装电梯”无疑是上海这一特大城市推进精细化管理的一块“硬骨头”,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在昨天下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上海全面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就有记者直言本市多层住宅加装电梯仍然存在申请流程繁琐、手续复杂等问题。对此,市住建委副主任金晨进行了回应。

金晨表示,近几年来,上海老旧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在不断向前推进,今年1-6月,本市一共有380多幢(2012至2017年140幢,2018年188幢)房子开始加装电梯。下一步,市住建委将在相关手续方面再做优化。

“首先,要进一步明确推进的机制,坚持业主为主体,各个街道镇负责项目实施和协调,市相关部门做好政策保障、统筹、协调、指导实施。”金晨说,“接下来我们还将进一步优化、简化老旧住宅加装电梯的审批流程,减少审批事项,涉及到政府部门的审批事项,将由46项减至15项;减少审批环节,从目前6个环节减少到5个环节;减少审批时间,通过优化审批流程,采用‘一网通办’、联合预审、并联审批等方法进一步压缩政府审批时间。我们将在简化审批手续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落实参与各方责任,保障加装电梯项目的质量和安全。”

除了明确机制、优化审批流程外,本市还将加大对老旧住宅加装电梯的政策扶持力度。曹杨新村街道加梯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政府对老旧住宅加梯项目有财政补贴支持,最高可补贴加梯项目总资金的40%,但有上限。

金晨表示,下一步本市将加大对老旧住宅加梯项目的政策扶持力度。“首先加强项目实施指导。比如引进前期一些评估的机制,制作一些加装电梯的地图,推动加装电梯整体设计和规模化推进,提升加装电梯项目品质。同时,发挥专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第三方的作用,引导专业事情由专业单位做的理念,为业主提供一体化服务和政策咨询。有些办理的手续或者前期工作可以请第三方社会组织来帮助实施。另外,还将加强政策引导,如在退道路红线,退用地边界方面,包括最小建筑间距这些指标计算上做出一些合理合规的制度安排。”

对于加梯项目中老百姓最关心的用电量负担加重、电费增加的问题,金晨称将加强电力扩容、管线迁移等配套工程的建设,同时进一步提供设施便利和收费优惠。

延伸

智能化助力精细化  不戴安全帽自动感知

城市精细化管理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安全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如何在特大城市的管理中精细化地确保安全,也考验着管理部门的智慧,因此,智能化城市管理运行系统应运而生。

据市住建委主任黄永平介绍,目前,上海城市网格化管理已形成“1+16+214+5902”的城市综合管理非紧急类监督指挥体系(1个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16个区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214个街镇网格化管理中心、5902个居村工作站),实现了城市管理公共空间全覆盖。2018年以来,以现有的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为基础,积极布局城市管理“神经元系统”,升级建设“城市大脑”,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实现智能发现、自动指令、快速处置、实时反馈的全流程精细化管理。

那“城市大脑”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呢?以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为例,该中心将市民热线、城管执法、安全生产、应急、防汛、110等15个部门职责整合到一起,并通过1个区中心、39个街镇分中心、若干个联勤联动工作站和村居工作站,把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浦东的每个角落。目前,中心已接入109个单位431个系统数据,与公安共享8000多路视频,不仅最大限度整合体制内数据资源,还共享大量社会企业数据。

据悉,目前浦东新区现有的1356个工地监控视频已经全部接入“城市大脑”,这样的数字可以实现怎样的“细致”?市住建委的工作人员举例称:“细到可以自动感知建筑工人是否佩戴安全帽,然后通过指挥系统,几分钟内迅速完成整改。”而通过对外卖企业以及楼栋单元进出人员数量的大数据分析,还可以实现对群租问题的智能发现,并通过简单易操作的APP,实时跟踪处置情况,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能。

黄永平表示,虽然本市加强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全市城市管理面上的总体现状,离精细化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下一步,本市按照确定目标任务,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对标对表、销项管理,确保城市管理精细化的各项目标任务高效完成。在智慧化建设方面,基于覆盖市、区、街镇三级的城市网格化信息系统,以纳入市级标准的13大类144小类部、事件,每年近1800万件立案为本底,整合本市城乡建设、城市管理、房屋管理、城管执法等70多个业务系统的既有数据,围绕聚焦突出问题,理清业务流程,强化技术感知,实现智慧研判,打通横向部门,贯通纵向层级的总目标,全面升级市、区网格化管理平台,配套开展街镇城运平台标准化工作,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2 本市首台太阳能光伏发电加装电梯启用 2019-08-09 2 2019年08月0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