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律师周刊

儿子办休学妻子也同行 青岛律师举家援疆一年

本文字数:3357

参与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的律师很多,但全家同行的很少 资料照片

  据《半岛都市报》报道,一年时间,一位青岛律师,一家四口,举家搬迁到新疆,只为圆律师的援疆梦。已做到岛城知名律所高级合伙人的律师,割舍下青岛一年的事业;刚刚考上青岛九中的大儿子,办理一年休学,从事教育行业的妻子携两岁半的稚子随行……

近日,青岛律师李晶鑫一家合力著成的《西行1+1》正式出版,记录了他携带妻儿参加“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的点滴。记者采访李晶鑫,听他讲述他和他的家人,在遥远的西部边陲城市伊宁工作和生活的一年。

同行的澄亮眼神埋下“西行”火花

李晶鑫,2017-2018年度“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志愿者律师,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李晶鑫一家四口在新疆伊宁度过。《西行1+1》就是一家人为这一年写的书。

援疆前的李晶鑫,自己是众成清泰律师集团高级合伙人、副主任。从事教育行业的妻子,是他最得力的贤内助。15岁的大儿子刚参加完中考,被青岛九中基金班录取。2岁半的小儿子活泼可爱。

做出举家搬迁、援疆一年的决定,李晶鑫并非一时心血来潮。最早的冲动始于2015年。2015年11月,作为青岛律师协会的代表,李晶鑫与其他几位律师同行前往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看望在那里参加“1+1”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的青岛律师潘延鹏。当时,潘延鹏在青海做“1+1”律师已经4年了。

“他的眼神真的很亮,是那种在西部待久了才会有的眼神。”从潘延鹏的眼睛里,李晶鑫感觉到了一种澄澈与明净。两个人彻夜长谈,李晶鑫了解到援助律师的孤独,了解到环境的恶劣,没有高压锅,连饭都很难煮熟。但是,当潘律师说起那些传奇般故事的案例,脸上却洋溢起一种幸福与自豪的笑容。

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李晶鑫有了当志愿者律师的冲动,“年轻律师都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

不过,连李晶鑫自己也没有想到,仅仅隔了一年,这个想法竟然实现了。当2017年年度“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正式启动时,李晶鑫第一个报了名,并最终通过审核。离开青岛一年,业务损失、客户流失、收入锐减之类的障碍,李晶鑫自己早已考虑很久,“公益和挣钱不能兼得。”

全家同往法律援助地新疆,原以为要做很艰苦的思想工作,没想到也非常容易地完成了。

最大难点在于李晶鑫的大儿子李闲驰。他那时刚参加完中考,被青岛九中基金班录取。李闲驰一同前往,就意味着要休学一年,而高中三年用“一寸光阴一寸金”来形容,也并不为过。好多亲朋好友提出质疑:耽误功课怎么办?玩野了怎么办?

而全家人的共识是:千金散尽还复来,比起丰富的阅历、深刻的体验、助人的快乐,这又算得了什么?

李晶鑫的同行兼好友、文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殷启峰在谈到好友的援疆行动时说,律师是一种将时间卖给客户的职业,客户常常高价竞争优秀律师的有限时间,律师客户给予的信赖也倍加珍惜。一旦长期远离,有的客户难免怅然若失。对于步入收获季的律师,拿出一年时间去做公益,是一个很难割舍的决定。离开大客户,贴近老百姓,放下效益,追求道义,其实是在体验一种特殊的工作方式,也是对律师职业本源的反思。

殷启峰认为,“西行1+1”本是律师个人的执业安排,但是把全家都调动起来,就需要下很大的决心了。

一年当两年用  创办援助律师调解室

2017年7月13日上午,2017年年度“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出发前两天,他给亲朋好友发了封电子版的辞行信。

在这封辞行信里,他列了此行的主要任务:一是用心办好项目要求的至少25件法律援助案件,争取为西部边陲的老百姓留些许公平正义;二是参与当地法治政府建设,为全面依法治国尽一点绵薄之力;三是工作之余在新疆丝绸之路上募捐几个希望书屋,为身处贫困的孩子留下一片朗朗书声;四是以一个普通家庭为单位凭心苦旅,重走丝绸之路,体味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兴衰荣誉与中国梦想。

李晶鑫是2017年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中唯一一个携全家共同参与的。而且,他一定是把这一年当做两年来用的:登记咨询870人次、代书130余件、代理案件51件、成功调解纠纷17起、化解各类矛盾11件涉200余人、举办各类讲座26场、录制讲座课件八讲……

援疆一年,最让李晶鑫感到欣慰的,就是创办“伊宁‘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律师调解室”。李晶鑫告诉记者,由于当地法院的审判工作压力较大,不少案件难以得到及时的审理。这就使得弱势群体的维权变得更加艰难和漫长。面对着受援当事人焦灼的眼神,怎么办呢?他想到了大调解。

李晶鑫《关于设立“伊宁‘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律师调解室”的报告》,很快得到了伊宁市司法局的批准和支持,调解室在2018年元旦之前挂牌成立。

来法律援助中心咨询的,三类案件最多,一是农民工欠薪和工伤,二是房屋(含商品房)买卖和消费侵权,三是婚姻家庭和继承。通常房屋买卖和消费侵权不符合法律援助的条件,只提供法律咨询。婚姻家庭案件分布时间基本均匀,农民工案子则集中在年底爆发。

进入2017年11月,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已经落了几场雪了。不少建筑工地陆续停工。法律援助中心的农民工越来越多,到了2018年元月达到高峰。有时候20平方米的办公室挤着好几拨人。能调则调,渐渐地,调解成了李晶鑫办理援助案件的主题思路。

农民工的维权问题那么多,在李晶鑫即将结束援助工作时,他编写了《农民工维权69问》,印刷了5000册,捐赠给当地的农民工。

援疆一年  长子成最好的镜子

在李晶鑫全家一年的援疆行动中,大儿子李闲驰休学一年的决定做得最艰难。

一年之后,李闲驰身上的改变也最大。李晶鑫告诉记者,因为儿子在青岛九中办理的是休学一年,所以,在新疆,只借读了一个学期,另一个学期用来旅行、阅读、搞调查、做公益等。因为课可以回青岛再上,但是这些经历的机会,却是不等人的。

李闲驰借读的伊犁三中,每年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很多。以李闲驰的成绩,如果留在学校高考,去北大、清华的概率很高,而李晶鑫援疆又有这方面的政策支持。

“其实在来新疆之前,甚至在期中考试之后,我们还真有让儿子到新疆参加高考的想法。”李晶鑫说,但是后来自己和妻子认真研究了一下,并征求了儿子的意见,最后大家一致同意彻底放弃这个想法,回山东参加高考。全家人做出这个决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李闲驰接受了青岛的教育,却来和新疆的孩子竞争,这种竞争是不公平的,可能会助长孩子的机会主义思想。

而在李晶鑫和妻子看来,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固然很重要,但是教育背景永远只是人生取得成功的要素之一。山东的高考竞争十分激烈,儿子很可能考不上北大、清华,但是只要孩子积极努力,考个重点大学也应该问题不大。比起清华、北大,人生的格局更重要。

回到青岛后的李闲驰,近一年的时间,成绩优异,在青岛九中名列前茅。除成绩外,李晶鑫看到了儿子身上的热情和责任感,班里同学不太想浪费精力搞的活动,儿子总是热心去做,不会多计较什么。

合著《西行1+1》写下心灵的启迪与感动

2018年3月26日晚上,李晶鑫写完《种树女不肯分阴凉,李律师护短辩三分》的办案札记,躺在床上,黑夜里忽感灵光一现,为什么不把这些东西集合起来出本书呢?主要内容就写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这一年的“放逐”生活,写受援当事人的悲苦和人性,写丝绸之路上的流连和复兴,写大美西域的风光与人情,写一年来心灵的启迪与感动……

于是,李晶鑫一发不可收拾,洋洋十几万字的《西行1+1》新鲜出炉。李晶鑫写道,“一年来三万多公里的丝路行程,是足迹也是心迹。凭心苦旅,我理解了一部陆海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世界史,中国丝绸之路的起源、兴盛、衰落和复兴就是中华民族的兴盛、式微和复兴历程的缩影。我们一家四口西出阳关,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沿着丝绸之路的南、北线,做着认真又微不足道的追寻。

“一年来相对于安宁的生活,我更加体会到幸福从来都是一种向内追求的过程。幸福了吗?这是白岩松之问,也是世纪之问。毕竟能成惊天伟业者寥若星辰。我想通过这本册子与读者分享的是,对我们普通人而言,生命的平实与朴素是幸福的基石,当平实与朴素占据了心灵,本我才会回归,步履才会淡定,岁月才会从容,生命才会更多彩。学会以心灵为中轴进行必要的置换,我们的时间、物质、精神,才会更加和谐地守恒。”(刘雪莲)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律师周刊 B01 儿子办休学妻子也同行 青岛律师举家援疆一年 2019-08-12 2 2019年08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