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法治随笔

八面来风

好习惯从哪来

本文字数:1236

  石路

习惯,即养成。习惯久了,就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好习惯需要经历一个从“生”到“熟”、循序渐进、进而如常、常做常新、与时契合的过程。

过程是习惯的初始、体验和演变。习惯是过程的终因、结果与了局。善行执着的过程对于成就一个人来讲,既是良好习惯之由来,又是终身受益之坦途。

一些伟人名家之所以成绩斐然、享誉天下,无不拥有一个好习惯。而这些好习惯,皆与他们严以律己、刻苦养成的过程划等号。

大英博物馆的一个座位下,留下了伟大的革命家马克思经常来此学习的两个脚印。由于他有着勤奋学习、善于钻研的好习惯,才能有巨著《资本论》的问世。大艺术家达·芬奇成百上千次地从不同角度、光线画蛋,为自己画技提升打下扎实功底。这过程也铸就了他传世之作《蒙娜丽莎》,同时也练就了他坚忍不拔、刻苦磨砺的好习惯。著名健将李宁,他原本只是一个普通体操运动员,但他有个好习惯,就是每天坚持训练10多小时,而每次训练一定要突破一个动作难度。久而久之,他终于在1980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一人独得3枚金牌,为国争光。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书画家。他非常珍惜时间。一直以来,他用一句警句“不教一日闲过”来勉励自己,这也成为他日久以来的一个习惯。他对自己提出了一个标准,就是每天要挥笔作画,一天至少要画5幅画才算没有闲过。有一次,齐白石家人和朋友、学生来给他过90岁生日。在喜庆的气氛中,他一直忙到很晚才把最后一批客人送走。这时他想,今天5幅画还没有完成呢。于是,他拿起画笔作画。由于过度疲劳,难以集中精力,在家人一再劝说下,他才去休息。第二天,齐白石早早地起床了,家人怕他累坏身体,都劝他再休息会儿,可齐白石却十分认真地说:“昨天客人多,我没有作画,今天可要补上昨天的  ‘闲过’呀!”说完,他又认真地作画去了。

人,没有历久持续向上的累积过程,就不可能有一个好习惯,自然也难以拥抱希冀中的收获。有人曾向相声大师侯宝林请教成功的秘诀。侯宝林笑着让他把“成功”二字写在纸上。对方不解,就拿纸写了这两个字。侯宝林解释:“如果你认为成功仅仅是这样写,那一辈子也成功不了。我认为,成功的‘成’应该是过程的‘程’。一个人做事情,如果没有过程,岂能有功?再者,‘功’字是怎么写的?工作卖力气。这就是我的成功秘诀。”

人的先天素质是个性发展的前提条件,就一般人来说,这种条件是相差不远的;而后天养成是个性发展的决定条件,这种条件是相差甚远的。

所以《三字经》曰:“性相近,习相远”也就是这个道理。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人日后成材的重要条件。我们的各项素质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

培养好习惯,自当脚踏实地做,真心实意干,不教一日闲过。千万不要钻营那种为人不齿、卑劣下作的旁门左道。靠投机取巧、不劳而获是绝对行不通的。如若这般,那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自毁前程。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习惯”也即一个过程。好习惯就是从长期渐进认知与孜孜以求的实践过程中得来的。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B07 好习惯从哪来 2019-08-20 2 2019年08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