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金勇
母亲说女儿拿了自己工资卡,还时不时打骂自己,不孝顺;女儿说照顾老母亲日常三餐,却还是各种不满,心好累。家庭矛盾日积月累,老人家找到普陀区长征镇调委会要求调解,解决母女间的家庭纠纷。
调解员通过耐心劝导,抓住母女间发生矛盾的核心问题,通过让双方换位思考,学着去体谅、理解对方,最终打开了她们的心结,化解了矛盾。
【案情】
在普陀区长征镇辖区梅川路某居民区的宋奶奶、陈阿姨,她们是一对母女,因家庭琐事发生纠纷,前往长征镇居委会寻求调解。宋奶奶在此前已多次到居委要求调解母女关系,她说女儿经常打骂她,她的工资卡也被女儿拿去,她要求和女儿分开,要么她去养老院,要么女儿搬出去。
居委会多次上门做工作,但总是收效不大,过不了几天,宋奶奶就又来居委反映情况。
母女俩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一起,因此矛盾的焦点就是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宋奶奶认为女儿掌握了她的工资卡,又对她打骂,很不孝顺。可女儿陈阿姨也觉得很委屈,每天照顾老母亲起居,还要怎么才能让母亲满意?问题的症结在于双方都没有真正考虑过对方的想法,也都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因此矛盾越来越深。
【调解】
调解员通过与宋奶奶、陈阿姨分别谈话,对她们的矛盾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宋奶奶年纪大了,脑子有时会有些不太清楚,说话经常反反复复,女儿担心工资卡在老母亲的手中会被骗或丢失,因此帮她保管了工资卡。陈阿姨性格脾气比较直,每天照顾老人,碰上老人唠叨就会觉得很烦,易发火,控制不住的时候就会动手推搡老人,叫母亲闭嘴。
在正式调解前,调解员又约陈阿姨和宋奶奶分别谈了一次。在和陈阿姨的谈话中,调解员首先肯定了她照顾老人的辛苦,这让陈阿姨的表情缓和了不少。随后,调解员告诉陈阿姨,对老人的照顾不仅是指生活上的照顾,还包括心理上的照顾。你既然那么辛苦地在生活上照顾好老人了,为什么不能学着在心理上也关心关心老人呢?试着多和她聊聊,别嫌弃她唠叨,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唠叨是人脑老化的表现之一,人老了就会这样,要学着对老人耐心些。
在和宋奶奶的谈话中,调解员告诉她,女儿照顾她也很不容易,要多看好的地方。“不要总想着房子是我的,工资卡是我的,你总把这些挂在嘴边,女儿心里怎么会好受?对你的态度怎么好得起来?”
此后,调解员约了社区结对律师、宋奶奶、陈阿姨以及宋奶奶的另外两个女儿正式调解。调解员让母女双方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也认真听听对方心里怎么想的。或许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交流,宋奶奶和陈阿姨在听了对方的话后都挺激动。宋奶奶的另两个女儿也很感动,表示以后一定常回来看看母亲,帮姐姐多分担一些。
在调解室里,母女二人在调解员的循循善诱下都改变了态度,她们表示以前从来没有换位思考去想过对方,总是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因此小矛盾每每激化,弄得母女关系恶劣很难相处。现在双方都把话说开了,心结也就化解了,母女都表示今后一定会为对方想想,互相善待,一对母女的家庭矛盾终于在调解员和风细雨的调解下得到了圆满的化解。
【点评】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通过这次极其平常的家庭内部矛盾的调解,其实家务事不需要“断”,在调解工作中细致一些、深入一些,帮助矛盾双方看清问题所在,家庭矛盾自然就化解了。人民调解化解纠纷的独特社会功能再次起到了润滑和调节的作用。
社区是社会最小的细胞——家庭的栖息地,只有家庭和睦了才会有社区的和谐,进而才能有社会的稳定。调解工作以特有的人性化在本案中起到了润滑和调节作用,本文所叙述的这个调解案例,再次印证和诠释人民调解在处理家长里短矛盾中的独特优势。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