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局部抗战
●局部抗战兴起阶段(1931年9月至1932年12月)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中国局部抗战开始兴起。
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军陆战队进攻上海闸北,一·二八事变爆发。
1932年3月9日,溥仪到达长春,在关东军导演下,就任伪满洲国“执政”。
●局部抗战发展阶段(1933年1月至1937年7月)
1933年1月1日,日军开始进犯山海关,把侵略矛头指向了华北。
1933年5月31日,中日签署《塘沽协定》,日本打开了通往华北的大门。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呼吁全国各党派、各阶层、各军队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张、杨联合发表通电,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开放民众爱国运动等八项抗日主张。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谈判,迫使蒋介石做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蒋介石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初步形成,为全国抗战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全面抗战
●战略防御阶段(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7月31日,蒋介石发表《告抗战全体将士书》,宣告战争全面爆发。
1937年7月28日,日军猛攻北平南苑。次日,北平失陷。30日,天津失陷。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日本方面派出上海派遣军(三个月后增加到50万人),开始向上海进攻;国民政府则派出中央军精锐和大批内地省份部队合计70万人,与日军血战三个月之久,粉碎其“三月亡华”之战略。8月14日,《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正式发表,这是中国从局部抗战向全面抗战转变的重要标志。
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11日改称第18集团军)。
1937年9月中旬,太原会战爆发,八路军第115师取得了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等战役的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10月12日,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将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和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1937年12月13日,日本军队侵占南京后,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约30万无辜的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残暴地杀害。
1938年2月,中国国民革命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与日军激战。台儿庄战役以毙伤日军一万多人的战果成为中国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
1938年6月至10月的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会战,参战日军达30多万人,中国军队达110万人,战争中日军损伤惨重,由此丧失了战略进攻的能力。10月25日,湖北重镇武汉三镇相继陷落。中国国民政府的作战中心迁往重庆继续抵抗。
●战略相持阶段(1938年10月至1943年7月)
1938年10月下旬广州、武汉失守以后,全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鉴于战线过长、兵力不足,被迫调整侵华政策,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而对国民党政府则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1938年12月29日,在日本政府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投降。
1939年9月,纳粹德国军队向波兰不宣而战,引发法国、英国向德国宣战,标志着绥靖政策的破产,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发起百团大战。3个半月中,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共计毙、伤、俘和投诚日伪军46480人。百团大战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增强了全国军民取得抗战胜利的信心。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日本的战略重心从中国转变为美国。翌日,美国向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9日,中国国民政府正式向德、意、日宣战。抗日战争正式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
1942年2月25日,应英国政府要求,中国抽调精锐部队组成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开始进入缅甸,协同英、缅军对日作战。
●战略反攻阶段(1943年7月至1945年9月)
从1943年7月开始,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对日伪军普遍发起局部反攻。
1943年9月3日,意大利宣布投降。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实际上解体,日本法西斯更加孤立无援。
1943年10月和1944年5月,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在缅北、滇西开始反攻作战。
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在埃及首都开罗开会,通过《开罗宣言》。
194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北方局发出《关于1944年的方针》。此后,八路军、新四军对日伪军相继发起春季攻势和秋季攻势。
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发起滇西反攻,先后攻克日军坚固防守的松山、腾冲、龙陵,收复西南失地。成为了日本在中国战败的转折点。
●抗日战争日本战败
1945年5月8日,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至此,欧洲战争结束,盟军作战重心迅即东移,全力对付日本法西斯。
1945年8月6日、9日,美军分别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苏联红军也在8月8日对日宣战。8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中国人民一切抗日力量立即举行全国规模的大反攻,与盟国一起对日本进行最后的决战。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21日,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由南京飞抵湖南芷江进行乞降会谈。“芷江受降”宣告了侵华日军的彻底失败。
1945年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正式签署投降书。
1945年9月9日9时,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举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南京陆军总部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上,日本驻中国侵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代表日本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