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权威曝光

网上卖处方药,“门槛”不能虚设

药店平台通过“打擦边球”的方式销售处方药需严查

本文字数:2843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处方药用处方开——在网络上,这条人人皆知的明规却似乎走进了“灰色地带”。不少人发现,在部分网络售药平台,一些处方药在没有处方的情况下依然能顺利购得。在部分二手交易网络平台,也有一些未经审批进口的药品在暗自流通。

网售处方药争论多年

8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将于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记者注意到,新版药品管理法重新划定了网络禁售的药品范围,包括:疫苗、血液制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放射性药品等多种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而此前争论较多的处方药,并未纳入禁售范围。这也意味着,新版药品管理法为网售处方药开了一道口子,有条件允许网售处方药。

不过,记者梳理文件时发现,此前,网售处方药一直都是大门紧闭。自2005年12月起,《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陆续出台,其中规定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均不得在网上向个人消费者销售处方药。2017年、2018年相继颁布的《网络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指出,“不得通过网络销售处方药和国家有专门管理要求的药品”,向个人消费者售药的网站“不得通过网络发布处方药信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渗入,人们在线上购物、外卖、打车之外,对于网络购药的需求与日俱增。相比去医院挂号看病购药或寻找实体药房购药,网络购药存在诸多便利和优势。

8月26日,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对网售处方药问题给予了明确定性。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法室主任袁杰表示,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就网络销售药品作了比较原则的规定,并授权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健康卫生主管部门等部门具体制定办法,同时规定了几类特殊管理药品不能在网上销售,为实践探索留有空间。

处方门槛形同虚设

此前有些网上药店平台通过“打擦边球”的方式销售处方药。

人民网曾报道,通过对20家网上药店和提供药品交易服务的第三方平台进行调查,其中17家可购买处方药,且往往在无处方的情况下就能够成功下单,网售处方药的安全问题引人关注。

记者调查发现,将于9月1日被纳入二类精神药品管理的处方药泰勒宁,在网上药店页面上多数以“产品展示”的形式存在,不能直接下单购买,但在记者提交购买需求后,即有自称药店工作人员的人士联系记者,记者含糊表示“系帮家人购买,以前有用过”,需求清单便被后台审核通过,全程并未要求记者出示相关处方。

记者发现,尽管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从今年12月1日起才正式实施,但在部分药店网站或第三方售药平台,已经能够搜到头孢克肟分散片、阿莫西林胶囊等多种在售的处方药。此前,也有不少媒体报道,许多处方药可以随意购买,甚至有人拿儿童的处方单购得成人药品。

记者在某购药APP上搜索了“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又名“达菲”),该药是用于预防和治疗流行性感冒的抗病毒药,也是处方药,价格较昂贵,10粒近300元。在购买过程中,记者没有遇到任何要求提供处方单的选项,加入购物车提交后直接可以付款购买。在付款时间快结束时,记者接到了来自客服的电话。客服告诉记者:“该药是处方药,如果您要购买,我可以直接给您审核通过,您付款就行。”

而在另一个处方药品头孢地尼胶囊的购买页面,记者被提示“此药品为处方药”,不能直接购买。记者点击咨询医生,简单填写了“发烧”“头痛”“无过敏史”等症状,选择科别提交后进入了在线问诊页面。此时,一名医生在线询问了记者病情后便开出了一张电子处方单,记者随后成功买到了该药品。整个过程中,记者都没有提供线下医院的处方诊断或病例图片。

记者通过查访多家网络售药平台发现,尽管这些网站要求消费者提供处方单或以在线问诊的形式为其开具处方单,但是难以鉴别患者病情是否真实,更难以保障诊断的准确性。一旦对患者的病情判断不准确,就会对其治疗产生影响,甚至因错误用药而致残致病。对于消费者来说,网络售药平台设置的处方门槛形同虚设,难以起到相应的作用。

确定处方合规与真实

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对于药品制造、经营、销售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积极信号;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是一大利好。不过,有条件地开放网售处方药也意味着对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网售医药产品的过程中,如何确定处方的合规性与真实性无疑是最关键的。

国家药监局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沛表示,按照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网络销售药品应坚持线上线下相同标准、一体监管的原则。“线上线下要一致”,对于网络销售的主体,必须首先是取得了许可证的实体企业,“线下要有许可证,线上才能卖药”。网上销售药品,要遵守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关于零售经营的要求。

“考虑到网络销售药品的特殊性,对网络销售的处方药规定了更严格的要求,比如药品销售网络必须和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能共享,确保处方的来源真实,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此外,配送也必须符合药品经营质量规范的要求。”刘沛说,“通过这些制度规定,希望能对网络销售药品做到严格监管,不会出现各方担心的问题。下一步会以贯彻《药品管理法》为契机,会同卫生健康等部门广泛听取意见,努力规范和引导药品网络销售健康发展,更好地保障公众的用药权益。”

其实,早在2018年,国家卫健委就在《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中明确禁止医疗机构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不过目前,这一现象并没有得到全面遏制。

处方药网售是禁是放?

处方药网售是否放开,在经历了多年的政策演变后,新版《药品管理法》通过让这一问题再度成为业界焦点。

此举被业界普遍认为是为处方药网售“松绑”。在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史录文看来,疫苗等产品作为特殊药品,禁止网售势在必行,但这种排他性表述并不等同于其他药品均可通过网售渠道获得,“这毕竟不同于将处方药网售明确化。”

史录文同时指出,如果处方药网售在未来得以实现,如何保障公众安全、合理用药,至关重要,网售处方药的好处显而易见,老百姓获得药品更加便捷,但如何保障老百姓规避风险,合理使用药品,才是重中之重,“即便放开,处方药网售也仍需要专业药师、医师进行指导。市场固然摆在面前,但没有安全保障的网售处方药平台很难走远。”

国家卫计委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对此则持保守态度,他表示,药品价格、药企竞争等都是其次,用药安全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至于用药安全问题,也有专家表示,网购同样需要凭借处方,网购只是购买方式的改变。

处方药网售已经不是第一次引起业界集体关注,早在2014年5月,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首次提出放开处方药在电商渠道的销售。彼时,孙忠实就告诉记者,他对此持保守态度,“处方药毕竟要在医生处方指导下用药,一旦网售放开,没有医生及药剂师的指导,用药风险增加,而且处方的来源、真假等都无从考证。”(综合人民日报海外版,羊城晚报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权威曝光 B03 网上卖处方药,“门槛”不能虚设 2019-09-10 2 2019年09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