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路
想起儿时在农村,我看大人们上集镇卖菜,都是提着大小不等的篮子或布袋去的。若是卖的东西多,就装入箩筐挑着去。买菜,他们也是拎着篮子去的。我父母及周围邻居都这样。上学那会儿,放暑假去市区外婆家,她每次上菜场买菜,出门便挎着藤编的篮子。长大后,我去农贸市场买菜最初用的也是竹篮。
时过境迁,现在用篮子买菜的人的确少了,即便“限塑令”后,商家和消费者使用塑料袋情况依旧普遍。这几年环保袋盛行,为“限塑”起到一定作用。
我在镇政府上班,平时买菜大多在双休日。6月末的一个周六上午,我五点多就起床了,从小区步行到小镇农贸市场,大约六七分钟。我先找有竹篮买的地方。之前,我已观察过,有好几处哩。进入市场一个拐弯处,我便看见一个长脚中年人站那儿,他身旁大大小小放着自己编织的十多个竹篮。
我上前拿起一只细巧雅致的小竹篮问:“这多少钱?”他看看我说: “150元。”“这么贵!”“这只竹篮要花6个人工才能完成。”的确,这只竹篮与众不同,不仅整体做工精巧,而且两边还拿竹子编有类似于虫鸟的造型,活灵活现,样子蛮好看。我视线转向另一只稍大些但做工普通的竹篮问道:“这多少钱?”“50元。”“便宜点行吗?我是为环保少用熟料袋才买的。”经我这么一说,这个长脚中年人道:“那你说多少钱?”“30元。”“好吧。”我付钱后,弯腰拎着竹篮刚想走,他对我说:“假如都像你一样买菜用竹篮就好了,我生意肯定来不及做。”“兄弟,这一天不会太远的。”我笑着宽慰道。
走进市场,因是双休日,人挺多的。我拎着竹篮一边走,一边吸引着不少目光。来到蔬菜摊,买了2根茭白、2根黄瓜、一个比拳头大的土豆,女摊主分别放在电子秤上称重后,拿起挂在一旁的塑料袋装,我连忙说:“我不需要,今天开始,我用篮子。”然后,我去水产摊,买了2条昂刺鱼。摊主帮我杀好后刚想装进塑料袋,我说我不要塑料袋,你拿边上不用的纸包一下,我直接放进篮子即可。接着,我去肉摊,买了十多元腿肉,没等斩肉师傅扯塑料袋,我主动说,我不要袋子。斩肉师傅感到奇怪:“你不用塑料袋,难道拿在手上。”我拎起竹篮朝他晃了晃,“噢,你有篮子,现在买菜人大多用塑料袋,用竹篮可不多。”我把肉放在蔬菜上面,提着竹篮笃定地离开市场回家。
到家后,妻子还没起床。于是,我进厨房烧泡饭吃。半小时左右,妻子在客厅叫我,我一边应声与妻子说话,一边拎起篮子拿出来给妻子看。妻子惊讶道:“你真的用竹篮去买菜。”“是呀。”“我还以为你说说而已。”“哪能,我就是要成为小镇竹篮买菜第一人。”我信心满满地说。
妻子接过竹篮看了看买的菜,然后把它放在饭厅长桌上,拿起手机拍照。我说:“干啥?”妻子说“我要发到朋友圈,鼓励大家以后都用竹篮买菜。”“好呀,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应当更注重环保,减少塑料袋使用,这也是垃圾减量化的一项举措。”照片发出不一会儿,就有十多条回复,大多称赞此举不错,其中一个朋友说道:“从今儿个起,我也提篮买菜。”
瞧着这只普通的竹篮,我既感到新鲜又觉着亲切,心想,以后买菜就是你了。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