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胡蝶飞
上海法院诉讼服务平台入驻“一网通办”至今已满半年。
从3月1日首批10项服务试运行,到22项诉讼服务入驻;从当事人“只要跑一次”到只需“一键登入”;从率先入驻长三角“一网通办”,到沪苏联手完成全国首例跨域立案……
半年来,上海法院诉讼服务不断延伸,拓展“朋友圈”,逐渐成为“一网通办”的热门“明星产品”,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最大限度便利群众诉讼。
记者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获悉,截至8月31日,上海法院通过“一网通办”已累计提供诉讼服务42万次,日均服务达2816次。当事人通过“一网通办”申请网上立案65000余件。
拓朋友圈 跨域立案“一网通办”
到法院立案要跑好几趟?跨省立案还得来回几天跑上千公里?现在,不必如此麻烦!
8月2日上午,全国首例通过“一网通办”成功跨域立案案件在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立案成功,整个过程不过15分钟。
“不用再跑外省,就近就能把案子立好,真是太方便,太智能了!”该案律师黄霞为此点赞。
“跨域立案开通后,每天都有诉讼参与人前来咨询。”徐汇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许斌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该院已成功办理3件跨域立案案件,涉及确认劳动关系、不当得利、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等。
随后,上海金山法院、浦东法院分别与浙江、安徽法院成功协作办理沪浙、沪皖案件的跨域立案。自此,上海与苏、浙、皖三地法院的长三角跨域立案已全部打通。
今年5月,长三角沪苏浙皖一市三省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正式开通运行。为了让诉讼服务接入长三角“一网通办”,上海高院作为牵头法院,积极组织长三角四地法院共同商讨诉讼服务接入事项。7月31日,上海、江苏两地法院的诉讼服务项目率先入驻长三角“一网通办”。
“目前,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已基本实现线上‘一地认证、全网通办’,线下‘收受分离、异地可办’。”上海高院立案庭副庭长陈佳玉介绍,在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选择跨域立案,当事人只要就近选择一家法院,即可向该协作法院提交书面材料并由协作法院协助当事人网上立案登记,同时管辖法院设有跨域立案专员实时审核跨域立案材料,以确保及时回应答复。
除了“一网通办”,上海高院还加快推进上海移动微法院建设。截至9月16日,上海法院已完成39起跨域立案,成功实现与京、粤、津、苏、浙、皖、闽、滇、辽、藏十地跨域立案“全贯通”。
22项服务 半年累计服务40万次
“跨域立案”之所以能如此顺利,这得益于上海法院诉讼服务平台的“互联网+”基础。
作为全国首个一站式诉讼服务综合性平台,5年来,上海法院诉讼服务平台积极探索,已建设成为服务群众诉讼、服务法官办案、服务审判管理的综合性平台。
入驻“一网通办”前,上海法院12368诉讼服务平台注册用户已有36.08万人,互联网+诉讼服务优势日益显现。
尽管如此,要对接“一网通办”上千万的平台用户,能否提供优质诉讼服务,无疑对平台是一大挑战。彼时,作为政务服务平台的“一网通办”还没有任何一家非政务单位入驻过。
“我们作为非政务单位,到底能不能入驻?入驻将面临服务体量激增,到底行不行?实际使用后,老百姓会不会喜欢,好不好用?”上海高院立案庭副庭长陈佳玉告诉记者,这是入驻“一网通办”前,考虑最多的三个问题。
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当事人感受到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上海高院以“三大问”为导向,加快推进各项入驻工作。
今年3月1日,上海法院诉讼服务平台入驻“一网通办”开始试运行,上海法院成为全国首家入驻“一网通办”的非政务服务单位。截至目前,上海法院共有22项诉讼服务正式入驻“一网通办”试运行。
“我们围绕诉讼服务需求集中的立、缴、查、问、看五个字,上线了包括网上立案、诉讼费用缴纳、个案查询等类诉讼服务。”陈佳玉介绍,入驻半年来,已累计提供诉讼服务42万次,6万余起案件当事人通过“一网通办”申请网上立案。“目前看来,算是交出了比较满意的答卷。”
“明星产品”背后的科技“革命”
如果说,上海法院提供的诉讼服务俨然已经成为“一网通办”的“明星产品”,那么“网上诉讼费用缴纳”这一功能无疑就是“流量担当”。
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当事人通过“一网通办”缴纳诉讼费近95411笔,最高一笔金额超过49万余元,总金额超过3.7亿。当事人通过平台缴纳诉讼费用占比金额达19.8%。
“至今年6月底,当事人通过网上缴纳诉讼费,已经超过线下支付的笔数,线上线下首次实现‘倒挂’。”上海高院信息管理处应用科科长陆诚坦言,网上缴纳诉讼费最终能成为“流量担当”,是此前没想到的。
据陆诚介绍,此前,根据“一网通办”要求,诉讼服务要入驻总门户,就必须打通“一梁四柱”,而其中,最难打通的一根“柱子”就是统一公共支付平台。
“诉讼费用网上支付与一般政务类支付有所不同,涉及‘移库’、‘退费’、‘缴纳’等诸多环节,都需要接入统一公共支付平台。”陆诚告诉记者,当时时间紧任务重,不少人都对此表示担忧。
经过一整个春节加班加点的努力,最终在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陆诚和同事们解决了技术难题,网上诉讼费缴纳功能得以上线试运行,给诉讼参与人带来了高效便捷的体验。
作为受益者之一,上海至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莹深有感触:“以前,几十个批量案件光是在法院立案大厅或者银行窗口排队缴纳诉讼费往往就要花费半天的时间,现在只要一键登入‘一网通办’系统就能直接扫码缴费,大大减轻了我们的工作负担。”
据介绍,除了诉讼费缴纳,网上立案、个案智查等功能也尤为受到当事人欢迎。
“这22项诉讼服务功能充分体现了上海法院建设‘智慧法院’的多项科技成果,包括移动互联、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移动网络支付等。”在上海高院副院长茆荣华看来,“一网通办”的背后其实是“智慧法院”建设,要让当事人得到良好诉讼服务体验,需要推进线上线下审判流程的“革命性”创新。
未来,上海法院还将细化完善现有诉讼服务功能,同时力争让更多的诉讼服务功能入驻“一网通办”,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使用率、体验度和获得感。
“电子票据”有望10月上线
尽管网上诉讼费缴纳功能深受欢迎,但在陆诚看来,这个支付功能还没有最终形成闭环。 “还不够 ‘圆’,差一个‘角’,就是电子票据。”
据悉,上海法院正在进一步完善网上缴费、电子票据等功能,电子票据功能有望于10月上线。未来,上海法院还将积极探索实现电子证照、电子印章互信等,打通技术壁垒,让“数据跑路”惠及更多当事人。
在上海高院副院长张斌看来,入驻“一网通办”后,上海法院诉讼服务在服务体量和平台影响力显著提升的同时,也在倒逼法院严格对标规范要求,推进业务流程再造,提升服务的便捷度、人性化水平。
“上海法院将通过长三角一体化政务平台,进一步提升诉讼服务体量和影响力,在上海、江苏开通基础上,推动安徽、浙江法院诉讼服务尽快入驻,让上海老百姓享受到的诉讼服务向长三角地区传递和延伸。让一地当事人到家门口法院就能享受四地同质化的诉讼服务。”张斌说。
此外,上海法院还将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法院智慧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加快三省一市“智慧法院”建设和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早日实现长三角地区法院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要求。“上海法院也还将继续发挥龙头作用,并拟出台服务保障长三角一体化相关实施意见。”茆荣华表示。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