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上海旅游节成了申城最新最热的亮点之一,涵盖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的旅游节,体现了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也让申城成了一个旅游“不夜城”。除了旅游节,上海旅游又该如何打造好自己的“上海品牌”?人大代表有不少真知灼见。
挖掘“浦江”旅游的金矿
在今年旅游节中,有个重头戏就是“乐游浦江”、“阅读上海”、“邮轮旅游”等系列活动。系列活动聚焦黄浦江滨水空间,优化黄浦江游览线路。
挖掘“浦江”旅游的潜能,一直是市人大代表潘晞晨关注的。潘晞晨指出,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浦江风光和底蕴,不逊于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
但让潘晞晨感到遗憾的是,浦江游还处于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浦江游的内容形式也缺乏新意。希望有关部门多多借鉴,根据上海的地理优势重新对浦江游进行打造。
对此,市文旅局回应称,本市正着力把“黄浦江游览”打造成为世界级旅游精品项目。据统计,2018年浦江游览行业接待客流总量为369.43万人次,同比增长8.75%。
下一步,本市将进一步在船餐标准、票价体系、水陆联动等方面加快浦江游览产品创新,为广大游客和市民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更加满意的体验。同时对标国际一流,加快设施升级。
在改善硬件的同时,本市还更新和提升浦江游览导览讲解服务。现在浦江游览船上已经落实新的讲解词播放,并引进了二维码导游,满足多种语言的需求;市文旅局还对黄浦江游船、码头和票务公司的一线讲解、服务人员进行全面提升培训。今后本市将探索用上海话、英语等多种语言导览讲解,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红色旅游”打造夜间旅游热点
“三千年历史看西安,一千年历史看北京,一百年历史看上海。”市人大代表董健表示,作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上海应积极发展红色旅游,通过各类优秀历史剧目呈现,打造都市夜间旅游的新热点。
记者看到,在旅游节系列中,红色旅游成为了其中的一大亮点,“发现之旅”、“红色自拍节”、“红色旅游线路设计大赛”等活动都陆续推出。董健建议开发红色旅游运作模式,同时增加节日旅游项目,在相应的红色景点展演小型历史剧目、历史故事,形成移动式的红色文化博物馆。
据市文旅局统计,截至目前,本市主要红色旅游景区(点)共65个,其中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2个,上海红色旅游基地34个,3A级以上红色旅游景区(点)9个,已培育形成红色纪念馆、名人故居、烈士陵园、革命遗址遗迹四大系列红色旅游景点,建成“开天辟地”、“英烈丰碑”、“文化先驱”、“伟人风范”、“走向未来”五大主题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本市今后将以文旅深度融合为契机,结合“百万市民看大戏游上海”等品牌项目的推进,将红色剧目演出培育成上海夜间旅游的新热点。
文旅局还表示,近年来运用年轻人乐于接受的城市定向、在线互动、问答解谜等现场体验形式,为公众提供主动探索红色文化和革命历史的旅游项目,鼓励游客用脚步丈量红色文化、海派文化的独特魅力。
今后还将选择在一些重要的节日或纪念日,组织“上海百万青少年红色大寻访”、“红色旅游校园行”、“红色故事大赛”、“红色自拍节”、“红色旅游线路设计大赛”等系列活动,不断提升红色旅游形象,促进红色旅游发展,全面打响上海红色文化品牌。
增加物品存放点优化配套服务
市人大代表厉明则关注到旅游行业的一个小细节。他调研发现,目前除了大型超市都配备了储物柜,部分商场设置了储物箱以外,大多数旅游景点和商业街区基本没有储物箱或储物柜。这“小小的缺憾”大大地影响了人们旅游购物的体验,无形中也抑制了消费。
他认为,要建设世界级商圈商街,首先要完善基础设施,提升软硬件水平,建议积极引导倡导购物旅游区内的商业企业建设更多物品存放点等配套服务设施,打造更优质的消费服务环境。
市文旅局表示,上海已经就建设物品存放点问题进行了探索。目前,本市主要旅游景区已经向游客提供寄存物品的服务,特别是行李箱等大件物品都可以存放。
对于在商业街或者商圈休闲消费所购物品无处存放的问题,市商务委等部门已会同重点商业区和商业企业进行探索,支持商场推出打包托运等特色化、人性化服务模式,解决消费者携带大包小包逛街的苦恼。目前,黄浦区与顺丰速运进行合作的商场包括上海来福士广场、宏伊广场、百盛购物中心、大丸百货、新世界城和置地广场等。
下一步,本市一方面加大相关标准、政策和制度的研究,为加快物品存放点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和倡导旅游目的地、商业购物区、交通集散地内的有关企事业单位,为广大市民游客建设更多的物品存放点,提供更加便利和优质的旅游购物服务环境。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