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夏天
本报讯 2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公益诉讼案件204446件,向行政机关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74534件,与行政机关形成合力,共同提升人民群众对公共利益的获得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司法保护道路——昨天,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全面推进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通报2017年7月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情况。会议披露,最高检将针对当前办案中存在的问题建章立制,争取就惩罚性损害赔偿诉讼请求相关问题出台司法解释;还将出台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规则,提升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我国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从无到有,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司法保护道路。”最高检新闻发言人王松苗说。“特别是检察机关通过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与行政机关形成合力,共同提升人民群众对公共利益的获得感。这是中国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独创之处,也是‘中国模式’的要义。”
最高检副检察长张雪樵介绍,自2017年7月1日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全面实施以来,截至2019年8月底,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公益诉讼案件204446件,向行政机关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74534件,发布民事公益诉讼公告4224件,提起诉讼5911件,在助力社会治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发布会指出,全面实施公益诉讼以来,检察机关主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围绕精准脱贫攻坚战、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调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等国家战略,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开展专项监督,全国检察机关服务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
如“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专项监督,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61668件。针对网络餐饮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配送餐品保管不善等问题,督促市场监管部门严格监管,督促网络平台加强行业自律,59956家不合格网络餐饮店铺被下线。
针对盲点难点,检察机关探索提出惩罚性赔偿请求助力提升违法成本。发布会指出,目前尚无法律和相关司法解释予以明确规定,检察机关能否在消费公益诉讼中提起惩罚性损害赔偿请求。最高检披露,将建议法检两家就惩罚性损害赔偿诉讼请求相关问题进行专题调研,争取形成会议纪要或出台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适用领域、细化具体标准。
发布会还披露,最高检从2019年4月起专门部署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公益诉讼“回头看”专项活动,最大限度推动问题解决,取得了明显成效。针对当前办案中存在的问题,向着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建章立制。近期将出台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规则,提升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