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季张颖
本报讯 昨天,市绿化市容局发布上海垃圾分类阶段性成绩单。记者获悉,三季度,居住区与单位达标率明显提升,尤其居住区达标率已由去年年底的15%提升至80%,同时分类实效提升远超预期。下一步,本市计划建立常态长效机制,制定误时投放点管理指导意见。
根据此次出炉的成绩单,至9月下旬,全市可回收物回收量达5605吨/日(指标量:高于3299吨/日);湿垃圾分类处理量达9009吨/日(指标量:高于5520吨/日);干垃圾处置量控制在低于15275吨/日(指标量:低于21000吨/日);有害垃圾分出量0.62吨/日。
三季度,全市共抽查3724个居住区和443个单位。居住区垃圾分类达标率快速提高,三季度居住区达标率已由去年年底的15%提升至80%,居民普遍参与垃圾分类,部分居住区的居民习惯养成良好,已不需志愿者值守。单位达标率总体为87%。单位垃圾分类主要问题表现在容器标识仍不规范;餐饮场所、菜场等公共特征明显的单位垃圾分类容器规范度和实效性明显落后于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医院和学校垃圾分类情况在单位分类中居于中等水平。
在全程分类体系建设方面,投放点目前已基本改造完成:全市已完成2.1万余个分类投放点规范化改造,完成4万余只道路废物箱标识更新。分类收运体系基本形成:至9月下旬,全市共配置及涂装1327辆湿垃圾车,3084辆干垃圾车、86辆有害垃圾车以及192辆可回收物回收车。两网融合“点站场”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已建成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12100个、中转站169个、大型集散场9个。分类处置利用能力稳步提升,干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能力达2.435万吨/日。
市绿化市容局透露,下一步,将建立常态长效机制,制定误时投放点管理指导意见;并继续推进示范街镇创建,力争年底实现达标街镇达到70%以上、示范街镇达到50%的任务目标。同时还将继续推进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末端处置能力。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