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序篇 誓言
第一章 政治家的道路
第二章 “代表与弱者相对的强者一方”
第三章 相安无事
第四章 附录E的遗产
第五章 莉莉·莱德贝特之歌
第六章 反先例之战
第七章 猎人
第八章 律师、枪和金钱
第九章 奥巴马:未获回报的两党合作
第十章 明智的拉美裔女性
第十一章 钱说了算
第十二章 塞缪尔·阿利托的问题
第十三章 新手
《誓言:白宫与最高法院》
【美国】杰弗里·图宾 著,于霄 译
译林出版社
【编辑推荐】
★《九人》姊妹篇,《纽约客》非虚构写作标杆
★从联邦最高法院看美国社会深层矛盾
★为普通读者解读法律背后的故事
【内容简介】
2009年1月20日,在奥巴马的总统就职典礼上,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罗伯茨搞砸了宣誓仪式,这可谓最高法院与白宫之间紧张关系的一个象征。更富戏剧性的一幕是,2012年,罗伯茨在“奥巴马医保”案中改变立场,转而投票支持奥巴马的计划,此举影响深远,时至今日仍有争议。长久以来,美国的政治、商业、公共安全、个人自由等所有议题都取决于九名大法官的衡量。在许多问题上,联邦最高法院的影响力远大于白宫或国会。
《誓言》是杰弗里·图宾继《九人》后的又一部非虚构力作。本书记录下2009—2012年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重大轨迹,以及美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图宾对大法官及其四十余位助理进行了一手的访谈,他深谙法律的精准与微妙,敏锐捕捉到不断变化的政治风向。
在书中,图宾向读者展示了大法官们如何作出一个个重要判决,描绘了一群至今仍举足轻重的政治法律精英,讲述剧变时代的美国社会将何去何从。
【作者简介】
杰弗里·图宾
《纽约客》杂志专职作家,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首席法律分析师。图宾曾任《哈佛法律评论》编辑,于1986年以最优成绩获哈佛大学法学院法律博士学位,先后担任独立检察官劳伦斯·沃尔什的助理顾问、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的联邦助理检察官。1993年加入《纽约客》。
图宾其他已出版作品包括:《九人:美国最高法院风云》《开庭陈述:美国诉奥利弗·诺斯案》《辛普森案:一场世纪审判》《莱温斯基事件真相:一个没有英雄的故事》《法庭上的巅峰对决》。图宾曾获美国律师协会银法槌奖、J. 安东尼·卢卡斯非虚构作品奖。
于霄
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律师。译著有《在世界与我之间》《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无辜的人:一个美国小镇上的谋杀与冤案》等。
【序篇】
那是2009年1月21日上午十点半。克雷格在担任总统法律顾问一职的第一天,就接到了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
打电话来的是戴维·巴伦。巴伦也是刚刚到任,担任法律顾问办公室的二把手,该办公室是司法部部长的内部法律团队,即将上任的部长是埃里克·霍尔德。
前一天是在兴奋和喧嚣中度过的,奥巴马宣誓就任美国第四十四任总统,克雷格和巴伦都没太在意首席大法官小约翰·罗伯茨主持总统宣誓仪式的方式有什么特别之处。翌日一早,巴伦看到报纸上有几篇报道说宣誓仪式搞砸了,决定弄个明白。他对自己的发现有些忧虑,不得不给克雷格打个电话。
那么,奥巴马现在实际上是总统吗?
巴伦的回答是,嗯,这个问题相当复杂。
宪法第一条界定了国会权力,其篇幅是第二条的两倍多。这一差异反映了制宪者的信念:政府的立法分支享有最大权力。(第三条创设了司法分支,但全文仅三百七十六个单词,是第二条篇幅的一半。)但宪法文本中完整收入一份正式誓言这种安排还是反映出总统职位,更具体地说就是总统的重要性。它也是宪法中唯一出现的誓言。相形之下,副总统的誓言由国会法案确立,而且现行版本是从1884年才开始适用的。
美国制宪者在拟定誓言文本时借鉴的是颁行于1689年的《英格兰加冕礼誓言法案》,但两份誓言的差异十分显著。国王必须在一位英格兰国教会主教或大主教的面前宣誓,美国并无这样的规定,而乔治·华盛顿在1789年开创了由法官主持宣誓的传统。纽约州法官罗伯特·利文斯顿主持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总统就职仪式。(当然,那时华盛顿还没机会提名任何人去联邦最高法院做大法官,四年后,威廉·库欣大法官主持了华盛顿第二个任期的宣誓就职仪式。)总统誓言的教会起源也反映在“宣誓(或确认)”这一选项中。某些基督教教派,比如教友会,不认同“宣誓”(sw earing)一词的用法,因此宪法要确保不把他们排除在外。(只有富兰克林·皮尔斯总统在1853年选择了确认誓言的做法。)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