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法治剧焦

探寻光影足迹 重温流金岁月

本文字数:1726

  国庆档期里,影片《我和我的祖国》点燃了观众的热情,有真实故事为依托的剧情打动了不少人。而在国庆节后的电视荧屏,也出现了一档通过光影回顾历史,能给观众带来集体回忆的节目《足迹——银幕上的新中国故事》。这部由央视电影频道策划并出品,中国电影报道承制的大型专题片自开播以来,以每天一集的速度让观众看到了中国及中国电影发展的一个个“足迹”。

《足迹——银幕上的新中国故事》

讲述人:陶玉玲  于谦  潘粤明  陶虹  袁姗姗  王宝强  何政军  关凌  等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类型:大型专题片

首播:2019-10-05

每集片长:约20分钟

内容简介:

电影频道特别推出的大型专题片《足迹——银幕上的新中国故事》10月5日起在CCTV-6电影频道播出。

该专题片通过对具有重大时代节点、反映新中国各方面建设成就和人民精神风貌的经典影片的梳理与回顾,以崭新的当代视角勾勒新中国70年璀璨岁月的光影足迹,揭秘电影人不为人知的创作艰辛和幕后故事。

《足迹——银幕上的新中国故事》(下简称《足迹》)分为“时代记忆”“时代主角”“英雄赞歌”“光影足迹”四大版块,每一版块又分为多集,内容涵盖近百部观众耳熟能详的代表性影片。《足迹》的编导历时半年,在全国各地采访健在的电影主创、原型人物或知情人,采撷这些电影诞生过程的幕后故事。从《开国大典》到《国歌》《国旗》,从《白毛女》到《五朵金花》,通过这些电影所收录的故事,跟随三十位“足迹大使”的讲述,追溯经典电影创作的足迹。

同时,《足迹》展现了新中国在工业、农业、科技、国防、教育、公共卫生、文化、体育等各方面的成就,并通过知识分子、时代英雄、创业者、女性、儿童等分集,折射新中国70年的变革与进步。

“时代记忆”版块中,以重大历史节点为经,经典影片为纬,讴歌党领导下的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巨变。如《开国大典》《天安门》,艺术性地再现了新中国成立的庄严一刻;《白毛女》《姐姐妹妹站起来》,形象地表达了人民翻身做主人时的喜悦情感;《桥》《创业》《铁人》,挥洒着新中国建设者们的滴滴汗水;从体育题材故事片《女篮五号》到记录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的《横空出世》等,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个个历史巨变,都有光影作伴。

“时代主角”版块中,聚焦讴歌人民、反映人民生活的影片,通过回顾《祖国的花朵》《五朵金花》《李双双》《小字辈》《瞧这一家子》《人到中年》《血,总是热的》《黑眼睛》《中国合伙人》等影片,挖掘幕后创作故事。

无论是家喻户晓的模范人物,还是平民英雄,“英雄赞歌”版块都有体现,观众可以看到那些耳熟能详的影片,《董存瑞》《雷锋》《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铁人》《警察日记》《湄公河行动》《中国机长》等。

“光影足迹”版块则讲述70年电影的发展成就,从《大闹天宫》到《大圣归来》,从《珊瑚岛上的死光》到《流浪地球》,从新中国“二十二大明星”到如今电影人才的培养,新中国电影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诞生了无数个“第一”和永恒经典,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难忘记忆。

《足迹》为了拉近经典老电影与当代观众的距离,特别设计了明星讲述人环节,邀请明星担任每集的“足迹大使”,从个人视角切入,通过他们感性的语言娓娓道来,自然而然地带出每一集的主题。这种新颖的表现形式不仅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而且给专题片带来时代气息。

运动员出身的陶虹,再次站上《黑眼睛》中的跑道,讲述新中国体育电影的发展;电影《杨善洲》中杨静香扮演者吕一,在杨善洲的工作地云南保山大亮山林场,盘点“人民好干部”的电影呈现;王宝强在董存瑞牺牲地河北隆化再现电影《董存瑞》难忘画面;老艺术家陶玉玲重返上海南京路,再叙因电影与好八连结下的深厚情谊;演员于谦走上讲台,讲述70年银幕上的人民教师形象……三十多位讲述人用自己的情感讲述电影中的故事,重温流金岁月,感怀时代榜样。

一批热爱电影的青年演员也受邀担任“讲述人”,积极参与到大型专题片《足迹》拍摄中来,与年轻的编导一道重温经典,学习传承前辈电影人的敬业精神。

一集集《足迹》的播出,让观众看到了新中国电影发展的一个个“足迹”,这些“足迹”最终全景式地展现出国家发展的过程。不同年龄的观众都能从中得到启发与感悟。(栎之/整理)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剧焦 B06 探寻光影足迹 重温流金岁月 2019-10-25 2 2019年10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