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勤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奇迹男孩》,天生面部缺陷的小男孩奥吉,刚进学校时因为自己的长相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和欺负,但是在父亲、母亲、姐姐、老师以及好友的帮助下,他最终找到了自信,并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了其他人的看法。
这个男孩的励志故事自然让人感动,但这部电影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不只是孩子的坚强与勇敢,还有家庭环境影响。这使我想到了我的服务对象,他们的家庭环境在戒毒康复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的服务对象中,成功戒断毒瘾并且能保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都有一个较好的家庭支持系统。
1 比如小军,他刚出强制隔离戒毒所时,内心很自卑,不敢找工作,害怕面试通不过,不愿意和别人打交道,害怕别人说他“out”了。小军的父母看到这种情况很焦虑,急切地想帮助小军重新振作起来,但是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社工理解小军父母的心情,告诉他们除了物质条件和言语上的关心之外,小军真正需要的是亲人们的陪伴和理解。这需要毅力和耐心,需要亲人们踏踏实实地去做。没有实际行动的爱,只是空中楼阁。
在社工的引导下,小军父母尽量抽出时间陪小军,他们一起外出旅游,创造大家庭的聚餐机会。表哥表姐教小军玩最新的电脑游戏,告诉小军在工作中碰到的趣事和幽默的同事。小军的伯伯则通过朋友为小军介绍合适的工作。
在家人的助力下,小军的心情一点点好转,原本的一些顾虑渐渐消失,适应工作岗位并稳定下来,还在不久后找到了理想中的另一半。
目前,小军已经戒毒康复三年多了,他的女儿也已经两岁,一家人相亲相爱,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2 目前戒毒康复7年的服务对象小欣是不幸的,同时又是幸运的。不幸的是,最疼爱小欣的母亲因为疾病过早地离开了她,这对小欣打击很大,沉浸在痛苦之中,低落的情绪动摇着她的戒毒信心。社工发现这不良的“苗子”,及时将小欣的公婆、丈夫和女儿召集在一起开家庭会议,教他们这一阶段家人该如何安慰小欣,如何牵着小欣的手走出这段悲伤的日子,如何转移小欣的注意力等。
幸运的是,小欣的公婆、丈夫和女儿欣然接受了社工的建议,在那段日子里,公婆变着法子给小欣烧各种各样她喜欢的菜肴,丈夫和女儿一有空就陪着小欣看电影、逛街、旅游。公婆还将拆迁分到的新房交给喜欢设计的小欣布置。看着毛坯房在小欣的努力下焕然一新时,全家人都称赞她,给了小欣极大的鼓舞和自信心,于是逐渐从母亲去世的悲痛中走出来。
后来的小欣常说,没有家人的支持就没有现在健康快乐的她,她要爱惜自己,也要保护这个家。
3 服务对象老李已经戒毒康复9年了,这一路走来,他的妻子、姐姐和姐夫的功劳不可小觑。
9年前,老李的多次复吸让家人一筹莫展,当社工第一次上门时,他的家人像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不断询问社工,家属该怎么做?社工例举了一些复吸原因以及家人如何陪伴戒毒康复人员的成功案例与他们分享。经过几次沟通,老李妻子决定让老李离开“毒友圈”,拥有新的生活环境。她像孟母三迁一样,搬了好几次家,尽管每次都很累,但是老李妻子说:“值得的!”
姐姐和姐夫不仅在物质上资助老李一家,更是在精神上经常给予老李鼓励、支持与陪伴。老李喜欢钓鱼,姐姐就买了不错的鱼竿送给他,姐夫虽然对钓鱼一窍不通,但是一有空就陪着老李到各个地方去钓鱼。老李远离曾经的“毒友”,有家人相伴,又有事可忙,早已不再去想毒品带来的病态快乐。
在老李的家中有一幅大大的全家福照片,照片中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小军、小欣和老李只是三个典型的缩影,他们的康复故事中,家庭环境的重要性一目了然。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一个和谐、幸福、温馨的家庭,我们的服务对象也不例外,他们渴望拥有家人的关注和帮助,当被别人嘲笑或冷落的时候,能有家人的陪伴和安慰;在陷入困境或无助的时候,能有温暖的、有力量的手拉一把;在心灰意冷或彷徨的时候,能有肯定的眼神,鼓励的话语伴其左右……像小军他们,即便他们像电影里的小男孩一样存在着“缺陷”,但是他们的家人不离不弃,细心地关心、爱护着他们。这份爱鼓舞着服务对象,也让我们社工感动。
我想,对于戒毒康复的后续照管,家人要做的不只是天天简单地叮嘱“不能再碰毒品”“不要和那帮人来往了”,或者用“再碰毒品的话,我们断绝关系”之类的话语恐吓,而是要让服务对象们感受到爱,从珍爱自己、珍惜家人的角度去改变。
(作者为自强嘉定工作站新成路社工点社工)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