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因在健身房内摔伤,想要赔偿遭拒,想解除合同却迟迟拿不到退返的费用,甚至想要一份正式的协议也无法兑现。“扯皮”了一个月,得到的依然只有一个口头的承诺,本期“投诉实录”讲诉了这样一个消费者的无奈。
事情本来不大,健身房承认消费者的受伤自身有一定的责任,但坚决不肯赔偿。而消费者并没有“胡搅蛮缠”,只是要求退会费和预付费,可即使如此,健身房依然不肯爽爽快快地解决问题,使用的方法还是最常见的“拖字诀”。更让人不解的是,当记者对此采访健身房相关人员的时候,除了得到一句“不希望报道”外,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答复。
消费者将自己的要求一再降低,可即使如此,既没能及时收到退款,也没有拿到一份正式的协议。虽然口头协议也有相应的法律效力,但在实践中会面临举证难的问题。律师也提醒,除非有完整的录音、录像记录,否则对于相应的承诺还是落在纸面上保险得多。
交钱的时候满脸笑容,退钱的时候百般刁难。这已经成为一些商家的常态,如此功利之心,能逞一时之快,却难有长久的发展。姑且不论什么百年老店,就是能撑上二三十年的商家也是寥寥。一方面是市场经济大浪淘沙后的无可奈何,另一方面也缘自经营者的短视,不注重消费者的体验,长久之后,及时投入再多的广告也经不起大家用脚投票。
其实,对于商家来说,签一个正式的书面协议根本不算事,至少体现了其正规性。但如果只肯用口头承诺来回应消费者,而遮遮掩掩不肯签书面协议,这样的商家怎能获得消费者的信赖呢? 金勇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