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法治综合

7月-10月全市城管责令单位及个人整改近2万起

2022年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本文字数:1225

  □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本市将加强行业管理,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通过行业管理、执法管理、专业管理,倒逼各单位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昨天,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本市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情况的报告。报告透露,上海将加快末端设施建设,尽快健全分类处理体系,预计到2022年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10月底全市可回收物回收量达5960吨/日。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对垃圾分类的促进引导作用超出预期。居民参与积极性远超预期,全市1.2万余个居住区达标率已由去年年底的15%提升到目前的90%。分类实效提升同样远超预期,至10月底,全市可回收物回收量达5960吨/日,较2018年10月增长4.6倍;湿垃圾分出量约达8710吨/日,较2018年10月增长1倍;干垃圾处置量控制低于14830吨/日,较2018年10月减少30%;有害垃圾分出量1吨/日,较2018年日均增长9倍多。

报告指出,今年以来,上海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全面提速。投放点基本改造完成、分类收运体系基本形成、两网融合“点站场”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分类处置利用能力稳步提升。

具体而言,全市已完成2.1万余个分类投放点规范化改造、4万余只道路废物箱标识更新。至10月底,全市共配置及涂装1395辆式垃圾车、3086辆干垃圾车、84辆有害垃圾车以及192辆可回收物回收车。

目前已建成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13998个、中转站181个、大型集散场9个。目前干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已达2.435万吨/日。

7至10月,全市城管执法部门共教育劝阻相对人31200余起,责令单位整改16000余起,责令个人整改3800余起,依法查处各类生活垃圾分类案件3400余起,起到了法治的威慑作用。

市人大常委会也通过重点督查,推动瓶颈问题的解决。本次监督在区域上实现了全市16个区全覆盖,在对象上涉及了各类主体和场所,在督查方式上主要实行抽查暗访,共抽查了150余个点位。针对检查中发现的瓶颈短板,监督检查组梳理了六大类31个问题,向政府相关部门发出问题清单,要求研究解决,并先后次召开专项督查会予以推进。

16个区人大常委会都把垃圾分类工作监督列为今年的重点监督项目,开展了全覆盖、全领域、全过程的监督检查,抽查点位470余个。据不完全统计,约13000人次的各级人大代表通过各种形式参与了专项监督。

通过专项监督,发现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不平衡现象仍较明显,部分政府部门管理职责没有落实在市级层面。实现垃圾全程分类管理仍然在再生资源回收方面存在障碍,资源回收企业参与两网融合的模式尚不清晰。同时,居民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尚需进一步养成,分类成效尚需进一步巩固。

据透露,下一步本市将加强行业管理,加大执法力度。本市还将加快末端设施建设,尽快健全分类处理体系。预计到2022年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综合 A03 2022年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2019-11-15 2 2019年11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