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法治随笔

灯下漫笔

生活垃圾分类后的一个新思路

本文字数:1181

  沈栖

我国已经开启了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时代。按照今年6月6日住建部、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的要求,2020年将在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将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一大批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正在循序渐进,有效推行。

上海自7月1日起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以来,这项工作做得很细密,很到位,除了强化宣传、教育、指导而外,还极为注重一个环节,即:赏罚分明,以奖励为主。如长宁区推行积分制,凡按章分类生活垃圾的家庭,每次都有不同的积分,积分达到一定的数额,或免费清洗油烟机,或发放实物,受到市民赞誉,这项工作也得以顺利推进。客观而言,时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还有普及的余地和提升的空间。从政府一端来说,如何采取各项切实有效的举措,最大限度地把这项工作落地生根;从市民一端来说,更为自觉地把生活垃圾分类作为现代文明生活的一个要义,养成良好的习惯。

倘若按经济循坏的程序和规律,分类只是对生活垃圾处理的起端,完成这第一步后,剔除有害垃圾及大量的厨余,还有数量相当可观的无害垃圾可重新回收且经过一定的处理重新利用,真正做到“物尽其用”。“垃圾是金”也许并非夸饰之词。

近读《看天下》杂志,有一则新闻说的就是“垃圾是金”——

印尼雅加达北部有一家“维查雅库苏马垃圾银行”,专门回收纸板、塑料瓶、铝罐等生活垃圾,可直接兑换现金或黄金。如4500个空铝罐(约70千克)可兑换1克黄金。据说,印尼多个城市都有类似“垃圾换黄金”的项目。今年4月起,当地不少当铺开始和“垃圾银行”合作,用黄金奖励市民。“垃圾银行”是民间组织,大多由当地家庭主妇管理,市民带着生活垃圾来时,她们负责分拣、称重、记录,达到一定数量时,市民可从政府官员那里领取现金,比如一公斤纸板价值1200卢比(约合人民币0.6元),一公斤塑料瓶约值3000卢比;倘若市民想要黄金,则要把现金交给当铺,攒够5克黄金时,市民可到当铺兑换黄金。这一措施乃是鼓励市民回收和减少生活垃圾。“垃圾银行”将回收的废品会在清理后卖给当地政府,予以处理。环保主义者称赞这一举措是“增强环保意识的一步”。

在我看来,印尼多个城市设立的“垃圾换黄金”项目,是生活垃圾分类后出现的新事物,它给我们提供的新思路有三:一、政府不能把生活垃圾分类仅停留在创立规制、宣传教育层面,还得有创新举措;二、这项工作应当鼓励民间的社会组织参与,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共同推进之;三、奖励方式的多样化,让市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从而由个人“得小惠”转向社会“取大利”。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社会工程,政府和市民亟需无缝衔接、有效合作。印尼诸如“垃圾银行”的做法也许给我们带来某些启迪和借鉴。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6 生活垃圾分类后的一个新思路 2019-11-18 2 2019年11月18日 星期一